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_第三百一十四章 诺贝尔周对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四章 诺贝尔周对话 (第1/3页)

    “知道诺贝尔奖意味着什么吗?

    这是所有走上科研道路的人,他们的最高追求。”

    凯特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她一直对郑理的与众不同有所了解,或者说很了解。

    在她的认知里,郑理就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只能从他的行为,看出些许情绪的波动。

    通过实验证明高维空间存在后,所有人都在狂欢,郑理呆在办公室里喝咖啡看文献。

    希格斯去世后,把最大的遗产,magiccoin的使用权指定给郑理交接。

    在希格斯的葬礼上,郑理同样面无表情地献上白花。

    这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郑理跟往常一样没有情绪波动。

    这让凯特的期待落空。

    她终于想明白了,郑理身上天然体现出一种疏离感,对世界万物的疏离感。

    郑理虽然就坐在她面前,但是他的思绪飞到了无穷遥远的天际。

    郑理回答道:“可能是因为我的情绪阈值比较高。

    更何况诺贝尔奖已经是过去式。

    当高维空间被证明存在的时候,诺贝尔奖对我来说,只是早晚的问题。

    你会因为自己很多年前的博士毕业论文发表而感到高兴吗?”

    “如果我因为很多年前的博士论文,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肯定会高兴的整晚睡不着。

    同时告诉我所有家人。”

    郑理回答道:“这就是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

    漫长的时间会磨灭一切。

    一直以来,诺贝尔奖都蕴含着不小的政治考量。

    拿爱因斯坦为例,他在正式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陪跑了十年之久。

    比村上春树陪跑的次数还要更多。

    早期的时候,诺贝尔奖委员会,可以以相对论没有实验数据加以证明。

    相对论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懈可击。

    但是到了1919年,亚瑟爱丁顿,通过日全食来测量恒星在太阳附近位置的偏转。

    偏转的角度和爱因斯坦1915年通过相对论预测的完全一样。

    这下有实验数据来侧面佐证相对论的正确。

    但是到了1920年的时候,诺贝尔物理学奖依旧没有办给爱因斯坦。

    这是因为当时一战刚刚结束,犹太人成为德意志在战争中战败的矛头所在。

    即便后来爱因斯坦名声越来越大,相对论有了越来越多的观测和实验证明其正确性。

    到了1921年,诺贝尔委员会终于抗不住来自科学界的压力了。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颁发给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由也是,光电效应的发现。

    他们特意无视了相对论的存在。

    因为诺贝尔委员会无视相对论的存在,爱因斯坦在颁奖典礼的时候选择在霓虹巡回演讲,而没有去参加颁奖典礼。

    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他害怕被猎杀。

    当时德意志的外交部长刚刚被反犹激进人士杀害。

    而在调查中发现的目标名单里,爱因斯坦的名字赫然在列。

    诺贝尔奖的政治性在这几年越发被大众所讨论。

    以郑理的真身为例,科创生物的郑理,而不是cern的郑理。

    郑理已经因为在脑机连接领域的发现,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提名。

    但是他从来没有获奖过。

    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相关人士,通过其在华国的某些渠道,暗示郑理。

    郑理如果公开脑机连接技术更多的细节,他才可能获奖。

    加上之前,明明知道比尔不是灵魂的发现者。

    诺奖委员会迫于阿美利肯的压力,选择把那一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颁发给名为米伦,实际叫比尔。

    因此在郑理看来,获得这个奖没有半点值得高兴的地方。

    任何奖项,当你知道背后可以被操纵的时候,它的神圣性就荡然无存了。

    华国国内搞的这些电影电视奖项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跟华国的电影电视类奖项比起来,诺贝尔奖多少要点脸。

    凯特无奈道:“好吧,还是得恭喜你获奖。

    刚刚诺贝尔委员会的人有没有在电话里告诉你,你是一个人获奖还是和其他人共享?”

    “没有谈到这方面。”

    凯特猜测道:“估计是你一个人独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