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灵的觉醒:梁晓声经典散文_体恤儿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体恤儿子 (第1/2页)

    现在,儿子是一点儿良好的自我感觉也没有了。稍微的一点儿也没有了。起码我这个父亲是这么看他的。

    由小学生到中学生,他已算颇经历了一些事,或直白曰是一些挫折。在学业竞争中呛了几次水,品咂了几次苦涩。

    儿子自小就受到邻居的喜爱。“干妈”不少。“干妈”们认他这个“干儿子”,绝非冲着我认的。一个写作者的儿子没有什么稀罕的,在人际关系中对谁都不可能有实际的帮助,犯不着走“干儿子”路线,迂回巴结。当然也绝非冲着他亲妈认的。他亲妈我的内人乃工人阶级之一员,更是谁都犯不着讨好的。人们喜爱他,纯粹是因为他自己有招人喜爱之处。长得招人喜爱,虎头虎脑,一副憨样儿。性情招人喜爱,不顽不闹,循规蹈矩,胆子还有些小,内向又文静。

    在小学六年里,他由“一道杠”而“两道杠”,由小组长而班委,连续三年是三好学生。这方面那方面,奖状获了不少。而优于我的一点是,“群众关系”极佳。同学们都乐于跟他交朋友。小学中的儿子,是班里的一个小“首领”,不是靠了争强好胜,而是靠了随和亲善。

    六年级下学期,他顶在乎的一件事,便是能否评上三好学生了。评上了,据他自己讲,就可以被“保送”了。然而儿子小学的最后一次考试,亦即毕业考试,却并没有考好。在我印象中,似乎数学九十六分,语文八十五分,平均九十点五分。结果可想而知,他在全班的名次排到了第二十几名。儿子终于意识到,“保送”是绝无希望了!

    “但是我们老师说,一百二十三中也不错!以后可能升格为区重点中学呢!”

    他这么安慰他自己,也希望他的父亲能从这番话中获得安慰。

    我当然有些沮丧,但主要是替他感到的。

    我说:“儿子,好学生不只出在重点中学里。你能自己往开了想,这一点爸爸赞成。”

    在我印象中,一百二十三中是我们那一市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所中学。然而儿子连这一所中学也没去成。两天后他回到家里,表情从来没有过的抑郁。他说:“爸,老师说去一百二十三中的同学,名次必须在二十名以前。”我说:“那,你如果连一百二十三中也去不成的话,能去哪一所中学呢?”

    “老师悄悄告诉我,推荐我去北医大附中。”听来倒好像老师格外惠顾着他似的。而北医大附中,据我想来,已属“最后的退却”了。

    我问:“你们老师不是说,考卷要发给家长们看看的吗?”——我这么问,是因为我凭着大人的社会经验,开始起了些疑心的。“又不发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