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1986_第4章 下苇塘兜鱼摸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 下苇塘兜鱼摸蛋 (第2/2页)

的就是做街边小吃没人敢尝试。

    狐山镇这种地方,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在这里仿佛被按下了慢速键,足足比大城市落后了至少十年。

    如今省城应该已经有人开上私家小轿车了,但在狐山镇这里,

    自行车还是家里的贵重大件,只有那些在大厂里工作的工人,攒上几个月工资才能买上一辆自行车,可有几个又舍得呢?

    像仲大古这样,家里连个电灯泡都没有的,在镇子周边的村子里也比比皆是。

    个体户这个词,老百姓也只是通过家家户户挂在屋角的广播小喇叭里听说过,根本不清楚代表着啥。

    真正开始了下海经商热潮的时期,是93年之后,大批工人下岗,连公务员都有不少下海经商的。

    但在此时的狐山镇,普通老百姓谁会想着去做个体户呢?只有那些走投无路,吃不上饭的,二流子之类的人,才会去做。

    拿着稳定工资的人,觉得自己端的是国家的铁饭碗,根本瞧不上摆小摊的。

    周边农村的人,则根本都还没有那种做买卖的意识,自己种点小菜养点鸡鸭偷着进镇里换点粮票布票对他们来说就到头了。

    毕竟,投机倒把这个词,现在还没有过时...

    武江山敢做狐山镇第一个摆路边摊的人,就怕没人敢第一个尝他做的吃食。

    不过行不行,总得试试,眼下光有食材还不行,想要东西好吃,少不了多放调料,

    为什么现在的人觉得这些小鱼小虾不好吃,那是因为舍不得下重油重料,

    就像什么田螺,小龙虾,其实就是嗦个调料味儿...

    他跟仲大古两人兜比脸都干净,所以,还得先把调料钱给挣出来。

    苇塘里野鸭子野鸡不少,没有猎枪很难空手抓到,野鸭蛋也不是谁都能捡到的,得有窍门,

    这点,仲大古是行家,他以前没饭吃,没少来苇塘里找吃的。

    在坝上走两趟,寻摸着芦苇少的地方,仲大古就能找到藏在下面的窝。

    两人在这一片儿转悠了一个多小时,捡了十几个野鸭蛋就再找不着了,这就是换调料的钱。

    那布袋子下了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了,该提起来了,

    这是个需要技术的活,提布袋子不能太快,太快了冷布里兜的都是水,

    容易把竹竿给压断了,提的太慢里面的鱼虾又容易受惊跑了,

    所以,速度要均衡,还要稳,武江山把袖子撸起来,两脚岔开站稳了,托着竹竿开始慢慢往上抬,

    冷布密实,水出的慢,所以往上抬的时候得费点力气,

    也就武江山人高马大自己一个人就成了,换了仲大古那身板,都够呛能抬的动。

    两人屏气凝神,一点点的把布袋子抬起来,等口子离了水面,就不怕里面的鱼虾跑了,

    武江山动作稍稍快了点,往后退了几步,仲大古已经顺着坝梗下去抓了哗哗往外流水的布口袋往上抬。

    等口袋抬到了坝上,里面水已经流出一大半了,剩下的武江山就倒进了水桶,

    稀里哗啦的,又是鲫鱼又是草鱼还有青虾和泥鳅装了小半桶。

    仲大古看了看,皱着眉头:“这也太小了。”

    “没事,换个地方再来一回,咱们弄一桶就回去。”

    对武江山的话,仲大古从来都没有异议,提着沉甸甸的水桶和一兜子野鸭蛋就去寻摸地方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