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说书人_第十九章:流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流派 (第1/2页)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以往必闹得一片哗然的收尾钩子,如今却未激起任何反应波澜。

    台下众人,静寂一片,呆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什么下回?”

    “又来这一套!”

    “他娘的,每次都这样!”

    “今天不说完,你想还有下回?”

    “看看大爷我手上的东西,你再说一遍,什么分解?”

    反应过来的众人立时群情激涌,看那样子苏问若是敢下台,他们就敢闹场拆桌子。

    听书最恨下回解。

    虽说说书下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你也不能在这么关键的地方下啊。

    众人义愤填膺。

    苏问也是无奈。

    他何尝不知道这会引起众怒,但时间到了他有什么办法。

    没错,时间到了。

    写书说书是两回事。

    这一场苏问登台,总共说了几段剧情?

    武大出场,武松归家。

    金莲心动,二郎骂嫂。

    兄弟离县,夫妻不和。

    西门偶遇,王婆定计。

    针线引情,两人偷欢。

    郓哥报信,武大捉奸。

    西门逞凶,大郎重伤。

    三人同谋,金莲鸩夫。

    ……

    共八大段,十六小段。

    哪怕写书,这也是一段不小的篇幅。

    说书就更不用说了,同样一篇文章,同样一个故事,说出来的永远比写出来的长!

    这是因为说书不止是说,还有点,还有评,还有解,只会照搬原文的说书人根本算不上一个称职的说书人。

    除去原文的搬运,还得附上点评讲解,不仅要让那些看过原文,看懂原文的观众听懂,还要让那些没看过原文,没看懂原文的观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才是一个称职合格的说书人。

    所以,同样一片文章,同样一个故事,说出来的永远比写出来的长。

    今天苏问占的虽然是大场,但大场也只有一个时辰。

    苏问在这一个时辰里说了整整十六段剧情,已经是诚意十足,干货满满了。

    要知道说书也是分流派的。

    有的流派以“说”为主,主要讲故事,推剧情,很少扯书外的事,对书文的点评也简单巧妙,通俗易懂。

    有的流派以“评”为主,虽然也讲故事,但剧情推进较慢,喜欢在书文各处找细节,做点评,再引申各种内容。

    还有的流派以“扯”为主,虽然也讲故事,但剧情推进得极其缓慢,最喜欢跟人胡扯瞎扯,插科打诨,时不时还跟观众做个互动,说段子,逗闷子,甚至讨赏钱,一个故事给扯得七零八落,洪水滔天。

    酒肆茶馆里的说书人大多是这种,因为酒肆茶馆不是书场戏台,不卖票不收钱,在这儿说书的肚里也没有多少存货,只能变着法的胡扯瞎扯,插科打诨。

    书场里说书的则多是第二种,属于评说派,肚里虽然有一定存货,但也不能随便往外倒,只能找细节,做点评,拖时长,赚票钱。

    用网络小说界的说法,就是——水文!

    只有极少部分大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