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殖民_第18章 11.余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11.余波 (第1/2页)

    第18章11.余波

    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公众对艾尔兰铎海洋公园的态度逐渐变得有些愤慨,并同时扩散到了周边国家和其它带有动物表演性质的类似的海洋公园身上,甚至开始有人在动物园门口举牌示威了。

    每天重复无数次相同的动作,如此折磨持续无数天;几乎没有自由游动的空间,事实上一生都遭到监禁;必须和语言有别、原本栖息地不同的其他族群一同生活,每天冲突不断;弱势一方遭到各种欺凌与排挤,终日生活在抑郁中。

    一种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的栖息地越广,就越难以在圈养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有时甚至难以存活。而活动范围遍布全球各地的虎鲸,自从被自然选择筛选至今就根本无法适应圈养生活。

    这可不像人类的宅家生活或是终日工作,这种限制对虎鲸带来的影响要严重的多。

    比如一只野生虎鲸的年龄可以达到80到100岁,圈养环境下却只有10到45岁;比如绝大多数圈养的虎鲸背鳍都会发生弯曲甚至完全塌陷;比如它们几乎每个都有终身无法恢复的心理创伤。

    野生虎鲸几乎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曾经一条名为科叩的虎鲸离开海洋馆被放生后重新加入鲸群,却在一段时间后频繁主动找人类玩耍,在近海现身,甚至主动将人类驮在背上。这种反天性的行为持续了一年有余,当地政府禁止游人与居民与它接触,以防止妨碍其回归自然的进程。

    最后,科叩死在了浅滩上,等待着下一个被放在它背上合影的顾客。

    科叩同样是2岁被送入海洋公园圈养,演播室内坐在主持人对面的专家认为,虎鲸作为具有高级情感能力的动物,已经完全习惯了与人类一同生活,根本没有了重返自然的可能。即使回到了同类身边,它长期积累的压力、习惯都让它寸步难行,也不允许它正常地感觉到积极情绪。

    最终,它在同类的陪伴下孤独而死了。

    专栏文章、新闻报道、科普视频和动保组织的轮流发声最终促成了一场堪称狂欢的舆论浪潮,艾尔兰铎海洋公园最后显然无法顶住压力,暂时歇业了。

    在媒体宣称的四个受害者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知名度较高的道恩。不过随着媒体的不断深挖,公众的视线逐渐转向了其它受害者。

    凯尔蒂的家人对采访较为抗拒,留下的只有给公众的诸多想象空间,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凯尔蒂的墓碑前,放置着许多虎鲸玩偶,而且自从她去世以来,她的房间也从未再动过,在为数不多的片段中,她的家人们似乎认为虎鲸并没有做错,这带来了一些争吵。

    不过那些有的大义凛然有的如泣如诉的声音很快被另一个受害者带来的信息淹没了——那个名为丹尼尔的男子。

    他的死亡曾被认为是一场意外,尽管死状极为凄惨,但确实没有在社会上掀起什么浪花,不过如今再追究他的死亡,提里库姆显然就脱不了干系了。

    另外,他之所以出现在虎鲸保育池的动机也重新被人注意到,并促使人们再度把矛头指向了动物表演这一看起来早已应被取缔的商业模式。

    丹尼尔之所以进入虎鲸保育池,为的是偷取提里库姆的**。

    人们这才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