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之未来不是梦_第二十九章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 (第1/2页)

    5日,周五。

    赵敬终于出现在了陈哲的面前。

    一番长谈之后,第二天,便坐上了飞往东洋的航班。

    陈哲这边的安排,也早就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始了运转。

    送流片的人,已经出发了,李民浩也已经托关系联系好了积电,他会从香江直接过去台岛,和送流片的方嘉伟会合。

    从香江订购的那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仪器,也马上会在今明两天到达。

    另外,两个研发项目的筹备,也不能全指望这些老师和教授,还要大批的从工业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中,遴选出一批可用之人。

    当然了,非应届毕业生,只要你足够优秀,陈哲也绝对不会拒之门外。

    反正这些事情,都不需要他亲自去考察,自然会有学校的老师教授去进行选择。

    毕竟,都是自己带的学生,谁拔尖,谁优秀,谁可堪一用,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门儿清。

    所以,这样的形式,也很难出现选错人的情况。

    虽然称不上绝对,但这个错误概率,却能无限近乎于……零。

    这也是陈哲乐见其成的一点,省心又省力,比对外招聘要靠谱的多。

    当然了,只凭一个专升本,还是小中专越级升本的工业学院,显然也不足以撑起陈哲对未来的布局。

    所以,张开怀抱去招揽人才,也是避免不了的。

    放在以后,别说其它领域了,单只一个芯片设计,没有上千人的团队,你都不好意思出去说自己团队的研发实力多么强。

    因此,陈哲就算是再牛比,也修不成分身之术。

    宏观上他可以从容布局,指点江山,但是以后项目多了,各个领域细分下去,他总会有应接不暇的那一天。

    只是,这种情况说的是将来。

    就目前而言,陈哲还是可以借助工业学院的资源,打造好一个坚实基础的。

    毕竟,他有自己无与伦比的优势。

    科研这玩意儿,打个比喻,就像是后世的采参人找野生参,虽然也有极其渺小的概率,来个瞎猫碰到死耗子,撞大运采得着。

    但是,九成九以上的可能性,还需要凭经验和努力,去一块地,一块地的寻找过去,讲的是一份耐心与坚持。

    而陈哲却不一样。

    他是知道哪儿有野生人参,也知道从哪儿过去的,该走哪条路,压根儿就不需要去考虑别的。

    只需要做好防范蛇虫凶兽带来的意外,保持足够的补给和体力,就可以达成目的。

    说白了,就是开挂的人生……真的不需要解释。

    他知道最合适的技术路线,明白研发工作中的弯道陷阱,更清楚每一个关口上最佳的选择,别人在这些方面,真的和他没有可比性……

    心里这样想着,陈哲收回了看向窗外的眼光。

    说实话,他很喜欢这样用冷静的视角,去默默欣赏那个热闹的校园。

    所以,在每天的闲暇之余,站在这儿多看两眼,已经成了他这几天养成的小习惯。

    有时候,很多疲乏与倦怠,总能在这种萌动的喧嚣里,变成缓解神经紧张的特效药剂。

    坐回办公桌前,稍微活动了两下手腕与十指。

    正要再次进入工作模式,就听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然后,就看到许忠信教授推开门,面带微笑的走了进来。

    老爷子这几天调养的不错。

    或许是因为心理上卸下了重担,所以,随之也重新恢复了以往的乐观与开朗,就连精气神都一下子全部回来了。

    陈哲连忙站起身来,迎了上去。

    奈何老爷子却不服老,老远就冲他摆手,“我还没到那一步呢,别把我当作四肢不勤的老头子,当心我和你翻脸啊。”

    陈哲苦笑。

    您老都快七十了,不是老头子是什么?

    但心里的想法,肯定是不敢说出来的,“是是是,您说的都对,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了?一个电话我不就过去了吗?”

    说着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