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_番外(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一) (第1/2页)

    七月底,赵秀云筹备许久的电视剧《女厂长》终于开播。

    这次可以说是难得的长篇剧,一共有三十集。

    出于各大品牌和市场的观望态度,广告放映是每天一换,价高者得,然而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每晚播出前的五分钟和两集间隔的十分钟,还是让电视台日进斗金。

    这次的总投资虽然是王梅,但宣传、拍摄、播出、招商等都是由台里负责,因此分成上是三七开,电视台三成。

    听上去像是无本买卖,但付出也是颇多的,别的不提,赵秀云都三个月没准点下班过,带着一大帮人日夜熬。

    当然,单纯的人力付出,和回报相比也有些不值一提,赵秀云对此结果是满意的,趁着这股东风,向局里提出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成立影视制作股份制有限公司。

    自八四年首都天桥百货改为股份制,虽然没有明面上鼓吹这种行为,但私底下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深市那边,还有第一家靠发行股票上市的银行。

    自干部家属不能经商的规定一出来,赵秀云就重新思考了单干这件事,她既不可能罔顾方海,也不会牺牲自己来成全谁,因此在想两全这件事上,颇为费心,最后总算有一个双方都能顾及的办法,只是还没有合适的机会可以提出来。

    《女厂长》的成功,对她来说就是大好的突破口,在为这个大计划上特意召开的会议上侃侃而谈,说:“市场太大了,现在全国一共有五十四个电视台,包括省级和市级。但电视、电影制片厂加起来不到五个,还都是国营单位,恕我直言,并且普遍存在拨款困难、管理混乱、干涉太多的问题。像沪市电视制片厂,一年最多能出两部电视剧,还是我拿小皮鞭在后面赶出来的。”

    “股份公司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投资我都拉好了,除开梅花服装厂的王经理,还有外资和现在市里有名的私企老板,总共一百万;局里以播放渠道入股,并不需要实际的出资,即使亏损也不会有影响;我本人出任总经理,说句大话,盈利也是可以保证的。”

    ……

    计划听上去是很好,不过领导也有疑虑,说:“但你就出一个人,占股百分之十,不觉得太多吗?”

    肉眼可见的能挣钱,这方式有点不妥吧。

    赵秀云本来准备长篇大论要说服,有些卡壳道:“所以附加条件也写了,我需要保证连续五年盈利正增长。我想,换一个人都未必做得到。”

    说实在的,赵秀云三个字在全系统都是出名的,可以说沪市电视台成立至今,她缔造了一个神话,至今是各地方台的学习范本。

    如果她都不能挣到钱,这个计划再换一个人来做也不行。

    广电局的领导们为此议论纷纷,连连开会。

    这已经不只是电视台的事情了,可以说是官方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合作的第一步,不得不谨慎。

    经济的发展需要变革,甚至是大变革。

    最后连市委领导都很是关注,最终在计划书上签字盖章。

    赵秀云摇身一变,成为新风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的的股东和总经理,对公司的事务有最高决定权。

    这是家合资企业,又有官方背景,严格来说并没有违反干部家属不能经商的规定,但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起码对赵秀云来说是。

    她紧锣密鼓开始选址、招聘、筹备项目等,初期人手不够,只能自己全顶上。

    方海正好是暑假时间,载着媳妇东奔西走,摩托车都不知道用光多少箱油。

    但他总是要上班的,赵秀云不得不提出学骑摩托车。

    现在大街上的摩托还是有几辆的,但这种大家伙,少见有女人在使用。

    大家偏见里都觉得,女人是弄不好这些的。

    赵秀云其实是怕摔,不然心里也是挺想学的,这回是不得不学,毕竟她这点体力,要是天天踩自行车早晚背过去,等公交又不正好,还耽误时间。

    但想学是一回事,能学是一回事。

    首先摩托车的重量就不轻,她扶着都要“呀”一声。

    禾儿已经带着妹妹从福建回来,饶有兴致搬了小凳子看妈妈学骑车、

    赵秀云都想叫她们别看,毕竟是做妈的人,总得要脸面的才行。

    但说出口才是真的更丢脸,只能深吸口气道:“方海,你确定我不会摔?”

    方海帮她扶着车尾,保证道:“跟骑行车差不多,你油门慢一点,我会看着你的。”

    他的话还是给赵秀云一点安全感,腿一跨坐好说:“我出发啦。”

    她嘴上说出发,实则纹丝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