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矶西畔_第17章 南梁一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南梁一梦 (第1/2页)

    第17章南梁一梦

    “大舅哥”摇摇头:“如果只看录像,并不能证明什么。当时五车连撞,江歌集团的车处在第二辆,我调阅了五辆车的信息,第一辆和第三辆车都是租来的,分别属于不同的租赁公司,但出租的时间都是在事发前三天内。

    我接着调查第一辆和第三辆车的司机,两个人都是失业不久,但之前都开过网约车,虽然这可能只是巧合,我还是调取了他们的资金记录。结果发现事发后半个月内,这两个人都分别收到过一笔钱。”

    关父眼中迸发出凌厉的光芒:“谁雇的他们?”

    “大舅哥”说的有些急,端起水喝了一口:“给这两个人汇钱的,是另外两个人,表面上看没有任何交集。我托了关系,查到了他们的简历,二人都在投资公司干过,而这两家投资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已注销。但两名法人代表之间,有个共同的亲属,叫作赵子圭。”

    关父缓缓收起了眼中的锋芒,抬头看着“大舅哥”:“这个人我听说过,但素来和我们没有恩怨。”

    “大舅哥”眯了眯眼:“此人有点能量,有些企业是又想要他的钱,又害怕他的人,私下里都管他叫‘金手指’,但他很可能是个白手套。如果是他在背后指使,很可能是为了一件事:把江歌集团逼进死角。”

    关父表情严肃:“只要确认和他有关,无论他是谁,也不管什么原因,做事没有底线,谁也保不了他。”

    “大舅哥”走了,关父拿起电话:“马上安排毛毛去国外的子公司实习一段时间,如果可以运作,之后就留在那边上学吧。”

    文龙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到了西晋,一切都从司马炎传位给司马衷开始。一个“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一个看谁都像篡位者的丑皇后,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让西晋摇摇欲坠,迁居内地的匈奴贵族刘渊等势力趁势起兵,拉开了“五胡十六国”的序幕。

    十六国:两赵、三秦、四燕、五凉、成、夏也。

    北方沦陷,晋室携士族百姓“衣冠南渡”,史称东晋。后被汉楚王刘交二十二世孙刘裕篡权,改国号为宋,与一统十六国的北魏南北并立,史称南北朝。

    后来,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萧道成篡宋,建立南齐,萧氏走上舞台。之后南齐又被同宗的萧衍取代,更名为梁。萧衍笃信佛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一位人主。

    萧衍立长子萧统为太子,史称“昭明太子”,太子惊才艳艳,可惜英年早逝。萧统去世当晚,建康城中有一姓谢家女子星夜出走。

    谢姓女子名为谢如蕴,据说取此名是因为仰慕家族中的一个先辈。太子修订《文选》时,谢如蕴毛遂自荐来帮忙,以至于日久生情、珠胎暗结。谢如蕴受太子嘱托,连夜离宫,在高人的指引下,隐居巴蜀一尼姑庵中,八个月后诞下一子,取名萧逸,便是山壁留书之人。

    萧逸长到一十三岁,谢如蕴将他的身世和盘托出,自己出家为尼。萧逸拜别母亲,四处闯荡,遇到了墨家后人墨白,随其学习治国行军,并得授钜子符印。三年后,侯景作乱,将萧衍饿死在宫中,萧衍七子萧绎遣王僧辩平乱,后在江陵称帝,史称梁元帝。

    萧氏才子众多,“四萧”成就堪比“三曹”,其中尤以萧绎最为突出,是唯一入选诸子百家的皇帝(不是先秦版)。但此人性格扭曲,不仅对自己的兄弟子侄极为凶残,和皇后的关系也不好(就是“徐娘半老”那位)。

    萧逸找到萧绎,表明身份,愿助叔父重振南梁。萧绎对这个便宜大侄子心生猜忌,表面上却假意招揽。萧氏一门皆明易理,萧绎曾著《连山》三十卷(不是上古那本),他知道萧逸是爱学习的好少年,以赠书的名义将其引至文德殿,拟来个瓮中捉鳖。

    萧逸身负重伤,凭借跟墨白学的机关之术,带着《连山》逃了出来,半路被“死而复生”的陶弘景救下。陶弘景曾与梁武帝萧衍书信相交,人称“山中宰相”,但传言已于十六年前谢世。其实这不过是得道高人的障眼法,葛洪、达摩都玩过。陶弘景将其带往茅山,授以道术。

    两年后的某一天,萧逸在替师父采药时,误打误撞,进入了号称十大洞天之八的茅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