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戟之城_第六十七章 河阳县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河阳县令 (第1/2页)

    河阳县城紧邻黄河北岸,县衙位于县城正中心,坐北朝南,前后加起来只有三进,别说与其他县的县衙相比了,即便是稍微有些家底的商贾,家中宅院也比这河阳县衙气派许多。

    河阳县令李永塞拿着一封来自京城的密报,面沉如水,他望着信纸上寥寥几行字,内心犹豫不定。

    这封来自监察司的密信上说,兵部派出骑兵三百,步兵七百,共计一千兵马,由右相林伯南次子领军,欲前往河阳县辖内甄家庄,捉拿前任左相甄德邦一家,军中随行三品高手一名。

    李永塞官面上的身份是河阳县令,暗地里是监察司一名级别不低的密探,负责河阳县境内所有情报收集工作。

    像他这种有着官场身份的密探,在监察司并不多见,李永塞加入监察司时,还只是一个头脑灵活的秀才,后来一步步坐上县令这个位置,难保其中是否有监察司出力。

    本来这则消息,对李永塞来说,无论是站在监察司的立场,还是河阳县令的立场,都无关痛痒,朝廷要办案,与他并无干系。

    只是抛开那两重公家身份,作为一个老兵的孙子,李永塞不能对此事置若罔闻。

    他的爷爷曾经是一名百战老兵,在他刚记事起,就无数次的听爷爷给他讲述当年初入军伍的自己如何在一位老大哥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剿灭为祸乡里的邙山流寇。

    年幼的李永塞便牢牢地记住了那位百战百胜,骁勇无比,却最终被权贵子弟毒瞎了双眼的无双猛士甄太康。

    他爷爷退伍后,也曾多次去甄家庄找那位甄太康喝酒聊天,每次回来便是一阵唏嘘,感慨世事不公造化弄人。

    加入监察司后,李永塞也曾利用监察司的渠道,查到了甄太康与甄德邦的关系,在皇帝陛下被毒杀之后,他也曾第一时间获取了甄德邦一家人藏匿于甄家庄的情报消息,只是出于一些私心,并未及时上报,后来发现监察司似乎对这家人的行踪并不是很在意,也就故作糊涂不了了之了。

    如今,朝廷兵马甲胄鲜明地前往甄家庄,根据李永塞掌握的相关情报,以及他对林毅的行事作风分析,他相信甄家庄要面临的,必然是一场血雨腥风,甚至是惨无人道的屠戮。

    他之所以纠结,就是因为甄家庄那位名叫甄太康的老人,此次怕是不能寿终正寝了,他也相信,若是自己视若无睹,按照自己爷爷对那位老人的尊敬程度,自己怕是要被逐出家门了。

    李永塞苦笑一声,将密信重新叠好,放入怀中,起身进了后宅。

    李家全家都住在县衙后宅的一进院子中,好在李家几代单传,人丁不算旺盛,一进院子住起来倒也不嫌拥挤。

    李老太爷八十出头,满头的白发,精神矍铄,身子骨硬朗得不像一个八旬老翁。

    当年他参军入伍时,还是个未成年的毛头小子,初次上战场,面对穷凶极恶的山匪流寇那迎面劈来的大刀,他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尿了裤子,幸好有一个英武不凡的年轻人一枪将那山匪扎了个通透,才让他死里逃生。

    自那以后,本名李二虎的李老太爷,便跟着那个叫甄太康的年轻人东征西战,后来更是成为了甄太康麾下的百人铁军一员。几年后匪患荡尽,李二虎随军去了京城,当上了一个小小的伍长。

    所有人都以为,这些剿匪有功的百人铁军,从此后定能平步青云,在军中步步高升,谁成想这些铁军老卒,有一个算一个,直到上了年纪退出军伍,也没有人升上哪怕一官半职。

    更有人传言,那位带领大家剿匪的百人铁军校尉甄太康,因不满权贵子弟挣功,被人毒瞎了双眼,此消息一出,原铁军老卒群情激愤,险些闹成哗变。

    李二虎退伍之后,回到河阳县老家颐养天年,只是每每想起甄太康那一往无前的背影,他总是感觉心里憋屈的慌。

    李永塞推门而入,恭敬地喊了声爷爷,李二虎手中把玩着两颗铁胆,好奇问道:“塞儿,往常这个时辰你应该在前衙处理政务,怎么今天有时间来后宅?是出了什么事?”

    李永塞将怀中的密信递过去,轻声说道:“刚收到的消息,事涉您经常提及的那位甄爷爷,孙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