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西北1998_番外四:父与子(新书已发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四:父与子(新书已发布) (第1/3页)

    自从病休在家,赵正直发现家里日子越来越难。

    三个孩子要上学。

    家里一亩三分地种得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三瓜两枣撑不住两个月吃。

    每次推磨,都是磨了又磨,磨到磨机差点冒火星子,差点就要别磨坊的人赶出来才愿意结束,可依然增加不了多少黑乎乎的面粉。

    每次去集市上卖麸皮,买麸皮的人看到直摇头,说是他家的麸皮,里面一丝丝面粉的味道都看不到,真是干净到猪都不吃。

    没吃没喝没钱。

    孩子个个都要上学。

    赵正直觉得自己要被逼死了。

    每年两次最难的时候就是开学,三个孩子按大小排成一队,眼巴巴地看着他,即使他用被子裹住脑袋,三双眼睛还在面前扑闪扑闪晃个不停。

    旁边还有妻子无奈的叹息。

    他每次都是忍了又忍,又再忍,最后还是无奈爬起身,将可怜巴巴所剩无几的钱数一数,然后去周围邻居们家里问问,给孩子们凑够上学的钱。

    可孩子们拿走钱,他又陷入无奈。

    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

    人很多愤怒,往往就是无能的表现,痛苦也是如此。

    能力不足且认识到这点,就会痛苦。

    能力不足,且未认识到这点,就是愤怒。

    赵正直是两方面都有。

    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让家人孩子都没过上好日子。

    有时候他又愤怒于这个社会,他这种矜矜业业,勤勤恳恳过日子的人,为什么日子就过不好呢。

    不过赵正直好的一方面就是他从来不愿意放弃。

    嘴上埋怨个不停,心里气得要命,但却依然想尽办法去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做生意便是他重要的途径之一。

    赵正直第一次做生意,是卖西瓜。

    本来呢,家里的桃树结了些桃子,自己吃不完。

    他便摘了些去集市上出售,卖点钱补贴家用。

    结果卖桃子的时候,旁边就有个卖西瓜的,他通过观察,发现卖西瓜的细润还不错。

    好点的话,每天能赚几百元,他种一年地,也就赚个几百元。

    他算了算,若是每天赚个几百元,一年要赚多少钱啊,孩子们读书,吃饭,家里修补房子的钱都有了。

    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将压箱底的一点点钱拿出来,又找别人借了两百元,最后凑出500元。

    家里没有电动三轮,他便用平板架子车代替。

    反正只要人勤劳些,架子车照样能用。

    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他从一个隔壁县批发西瓜的瓜贩手里批发了三千斤西瓜,当贩子离开后,他兴致勃勃开卖,才发现瓜至少一半都是生瓜蛋子。

    杀一个生瓜,杀一个生瓜。

    最后杀得他自己都没有信心,看着一车瓜,像是看到了洪水猛兽。

    这次贩卖西瓜的经历,让他损失了两三百元。让本来就贫穷的生活雪上加霜,日子更难过几分。

    而且,通过这次生意,明白一个道理,对于做生意这个行业来说,不懂就不要瞎凑热闹,人永远赚不到自己不熟悉行业的钱。

    他不会挑选西瓜,就不要打贩卖西瓜的主意。

    否则必然吃亏。

    有了第一次卖瓜失败的经验,老赵同志不再卖水果。

    除了怕生瓜蛋子外,还容易被人蹭水果。

    农村做小生意和城里还不一样。

    城里的人,大多都很懂礼貌,也都很矜持。

    但村里很多人,你说是质朴,倒也是质朴,但有时候质朴到不懂得人情世故,就有点让人不爽。

    例如说占小便宜。

    不像是城市里的人,熟人没几个。

    农村要是站在集市上,起码能认识一半以上的人。

    若是你卖水果,尤其是一些小水果,很多人就会来随手拿一个吃,有时候带着孩子,还要拿几个。

    即使人家不拿,若是你恰好和他们关系不错,那主动送上几个,自然也是正常的人情来往。

    更不用说,还有亲戚。

    那个农村人,没有一两百个亲戚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