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承了沙漠农场_第十五章甘大杨教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甘大杨教授 (第1/2页)

    不得不说,有魅力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吸引别人的目光。

    高恒在农场施肥,像所有农民一样朴实无华,却吸引到了一个有几万粉丝的up主方苔芸,还吸引到了四海公司的总经理李丕。

    而远在数百公里外的甘州省会兰城,还有一位老人被高恒所吸引。

    “温润灌溉技术,这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看着学术论坛里最新出现的灌溉技术,甘州大学农学院的杨教授露出一副疑惑不解的神色。

    今年五十四岁的杨名水教授在学术圈里还算得上是年富力强,一直活跃在学术一线,对于和农学有关的各种技术、理论,他都能做到如数家珍。

    可今天他却碰到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技术。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杨名水教授决定点开看一看。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个所谓的温润灌溉技术竟然宣称能节省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的水资源,精准地将水资源输送到植物的根茎部位。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要真如这份技术专利所言,在年降水量不到二百毫米的大草原上种小麦也非难事。”

    一开始杨教授对此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可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在缺水地区灌溉农作物,这一直是所有甘州农业学者的最大难题。

    杨名水身为甘大农学院的教授,甘州农学方面的领军者,对此自然是有所研究的。

    可深入阅读后,他便发现,这份技术专利上所说的技术细节很有道理,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有意思,这是京城哪一位大佬的新作,专利都注册出来了,竟然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不行,我得找到他好好交流一番,我甘州缺少水资源,正需要这样的技术。”

    “若能将温润技术推广开来,地广人稀将不再是甘州的劣势,而是甘州最大的优势。”

    农学是一门和实际结合地非常深的专业,即便贵为教授,甚至院士,也要经常下田,甚至自己开农场实验。

    所以扬名水教授非常清楚甘州人缺的是什么,充足的水资源,或者是非常耐旱的作物。

    杨名水还记得,好像几个月前他就亲自批了四万软妹币给一个在读硕士做研究耐旱西瓜种子的项目,记得那个硕士叫什么来着,好像是朱志明吧。

    本来杨教授还想过问一下那位硕士生,项目做的怎么样了,需不需要自己指导。

    可现在见到温润灌溉技术,杨名水觉得自己不需要过问了,能节省九成的水资源,这和给甘州增加十倍的水资源差不多。

    有了水,耐旱种子搞不搞得出来都不重要了,反正西瓜这种瓜果本身就比较耐旱,没必要进一步改良了。

    而温润灌溉技术能让甘州大量缺水的地区具备种植粮食的条件,这才是最重要的。

    杨教授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拨通了甘州专利局的电话。

    “喂,小张啊,给我查一份专利,半小时之内,我要知道专利申请人是谁。”

    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