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薄幸_第216章 覆巢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6章 覆巢厌 (第1/2页)

    从后来人的角度来看,献平帝在位年间,竟是这乱世中难得的好年景。

    无夏之年随着陶景帝的身死终于结束了,大燕各地流离失散的百姓在永清和许长歌紧急颁布的几条政令之下,终于渐渐的又重新回到了正轨。只是那些已经被地方豪强兼并的土地,已经在灾荒中被饿死的饥民和那些上山落草为寇的人却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根据后世的调查,燕国人口在陶景二十年内锐减十之有二,二这天下两成的土地也继续为大燕的灭亡添砖加瓦。

    泉亭,山寨中。

    阿离正在寨子中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看着山寨中正在开垦荒地的人们。胡鹤站在她旁边。

    “看今年这年景,总归应该是要好起来了吧。要是还想去年那般…”胡鹤看着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又想起寨子里面已经不剩下多少的粮食,愁容满面。

    阿离听到这话,转身瞪了胡鹤一眼,胡鹤吓得缩了缩身子。然后听得阿离说道,“你说什么鬼话呢?什么全年那样?去年都是因为那狗皇帝昏庸无道,老天这才降下天罚。如今可是公主掌权。”

    胡鹤脑海中回想起那位躺在马车里,胸口带着箭羽,从鬼门关逃回来的公主殿下。没想到物是人非,如今已是大燕实际上的统治者,可胡鹤确实没有和永清交流过,永清回朝京后他早就自行离开了,如今又跟随阿离上了山,自然也就不知道永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讷讷问道:“公主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阿离瞥了胡鹤一眼,似乎是不想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但转瞬间又改变了主意,说道:“公主她呀,是个顶好顶好的好人。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我爹的事情吗,就是公主帮我查清了真相,最后也帮我报了仇。听说那燕京宫里的刘常侍,早就被公主给杀头了。”阿离想起永清,嘴角总会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是想起了回忆里一件美好的事情,一块糕点,一件衣裳,一盏明灯。

    “那你为何不跟着公主呢?我听说你是自己离开的。”胡鹤继续问道,虽然胡鹤自己也是主动出宫的,但他还是觉得一个女儿家上山做土匪,当游侠,多少是有些破天荒了。

    “我爹和我说过,要我自由的生活下去。再说我呆在公主旁边会给公主添麻烦的。”阿离说到这里,转过身,看向自己的寨子,继续说道,“现在不也挺好吗?寨子里面有这么多人,大家自力更生,公主又掌了权,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

    胡鹤没有说话。只是想起去年夏天,六月飞雪的季节里,他看不下去周边百姓的情况,主动在各处行走,做了个游方医生,见了太多太多的惨状。不巧或者说恰巧又碰到了同样也在接济百姓的阿离,彼时阿离几乎快要累到,胡鹤也不去计较从前发生的事,便主动加入开始一起救济灾民,有不少人都随着他们上了山,而留下来的百姓中对于这个劫富济贫的侠女也颇有称赞。胡鹤便也跟着一起上了山,他看着这个寨子,知道这里一定会越来越好。

    后来的事情便很少有记载,只在附近有传闻,山上有一对游侠和医生,很是仗义,附近百姓若有难处便可随时去求,比菩萨还要灵。

    视线回到宫中。

    永清摄政已快有一年了。此时的她才知道,相比于参政是几乎总揽事务的时候,摄政甚至要更为劳累和辛苦。小皇帝的势力,文官的势力,武将的势力,皇族的势力,旧贵族的势力,这些势力在朝堂上你争我夺,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为了得到更多的财产。朝堂上的她既要平衡各方势力从而不至于让某一家独大,从而权倾朝野,又要时时关注几家势力背后的谋划,防止有些人别有用心,毕竟小皇帝还太小,难免有些皇族妄图取而代之。

    好在许长歌做了太傅以后,替她分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压力。也是在这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陶景帝即使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也是那么的相信许长歌,甚至几乎是将江山的一半托付给了这个人。实在是因为许长歌确实是极有能力。事实上,当永清和许长歌联手以后,他们几乎扫清了所有的政敌。即使是对于他们的心腹大患大燕太尉赵都来说,永清和许长歌也是极为难缠。赵都只能勉强维持着自己以往的势力,难以发展出更多的眼线。

    一年以来,永清时时都会会想起在燕京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