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力_第1章 滴水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滴水湖 (第1/2页)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水柔无形,绵绵不绝,滴水之力,坚石可穿。——楔子

    八月份的上海,天气十分闷热,天空中寥寥的挂着几丝云朵,高悬的烈日既明亮又火热,烘着不急不缓的海风拂过滴水湖畔的水杉树,带着海滨独有的清爽气息,吹向一整片美丽而安静的临港新城。

    今天,管委大楼的热闹声响却打破了水滴湖的岁月静好,这里正在进行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揭牌新闻记者会。

    有人说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临港新城,崭新大楼内的气氛与今天的天气一样火热异常,国内外的许多投资者都关注着这里的动向,生怕被别人抢占了先机。

    参会人员更是对这个国家打造的,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报以热切的期望,就连身为主持的李鸣都深感荣幸和激动,兢兢业业的走完了前半部分的主要流程。

    “……临港新片区揭牌仪式正式结束,在稍后的项目会开始前,各位媒体朋友可以就临港新片区的建设自由提问。”终于在送别市委和中央的领导后,揭牌仪式进入到尾声。

    可是李鸣没想到话一出口,会场气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因为媒体提问变得更加焦灼,关于新区的一大堆热点问题争先恐后的被抛出,相机按动快门的声响也此起彼伏。

    “请问接下来的项目引进和落实……”

    “洋山深水港的产业依托……”

    “奉城的乡镇改造……”

    李鸣听完眉毛微不可见的拉出一个弧度心中暗暗叹气,媒体提的问题都很刁钻,每一个单拿出来都能讲上许久,说深了不合适,说浅了又显得敷衍,以他的经验来说接下来也许就是没营养的官话时间。

    李鸣心中不抱期望但凭借着职业素养,仍微笑着把话筒交给主席台上那位算是很年轻的新区主任,只希望接下来不会太冷场。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续的规划是……”

    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才四十岁的新区主任表现得沉稳自信,面对媒体记者的各项提问都对答如流,依据中央精神和规划文件生动地向大家描绘着临港新区的未来。

    整个回答过程没有丝毫灌水,连只懂主持的李鸣都获益匪浅,台下的媒体更是全神贯注频频点头,手中还迅速做着笔记,以便抢在同行前面第一时间发出新闻。

    坐在侧面嘉宾席的一众特约嘉宾也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大多是新区的建设者,从建筑师、专家到项目经理和普通工人都有。

    特别是朱铁成、赵国强和其他几个工人没想到自己能有机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在场见证新区迈入新的阶段。当老领导蒋工邀请他们来参加揭牌仪式时,他们都不敢相信是真的,毕竟他们只是和泥土和机械打交道,无人问津的普通工人。

    “老朱,放轻松点,你在别扭什么。”旁边李祖祥看他拘束的样子,好奇问道。

    “是啊,朱哥当年你的胆子可是最大的,今天怎么了,近乡情怯?”另一旁过了这么多年已经当上母亲却依旧那么漂亮的关杉杉笑着说。

    “没事,总觉得不踏实,可能是我多心了吧。”朱铁成不好意思的看了看周围老同事,喝了口水试图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

    “呵,今天谈新片区未来发展,咱们就是来听个热闹,有什么不踏实的。”他身后大咧咧的赵国强小声笑话他道。

    然而听到他们的谈话,坐在前面的当初项目的副指挥俞莫生有些忍不住,半转过头噙着笑说:“朱铁成猜的没错,这次领导特意安排了给你们发言的环节。”

    “啥?”几个人心中一紧,本来兴奋着的头脑好像被浇了冷水一般变得一片空白。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台上解答完几个关键问题后主任毫无预兆的站起来,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微笑着把手摆向侧面的嘉宾席。

    “好了诸位,我知道大家对新区后续的发展问题很关注,但是我们今天难得请到了几位临港新城填海造陆的建设者代表,有没有人想对他们进行提问的?”

    此言一出嘉宾席上的几个人顿时紧张起来,你看我我看你,都希望不是自己发言。

    然而不光是他们,下面人群中的声音也变小了许多,媒体争相举手提问的场面也不见了,李鸣能从台下人的表情看出他们对此并没有进行准备。

    不过想来也是,今天的关键词是自由贸易区,是谈港口设施、保税区和科技金融的,大部分人的目光都炽热地投向未来,谁会关注已成为过去的故事。

    短暂的沉默后,站在媒体边缘的一位女孩伸出了手,很年轻看起来是新人模样。

    “我是新都报的记者,能谈谈滴水湖的最开始的建设吗?这片新城实在是太漂亮、太不可思议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