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量子纪元_第4章 呼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呼吸 (第1/2页)

    张南门并未想到,冲压式聚变引擎1真能在二十年内开发出来,那段携手冲击最前沿科技的岁月里,二人的通力合作还历历在目。

    然而如今斯人已逝。

    吴越并没能看到世界上第一座通用式聚变核电站的建立,更不可能参加今天这场盛会,只在席位上留下一份黑白色的全息投影,他在2081年突发脑溢血病逝,享年75岁。

    短短一年后,世界第一座聚变发电站坐落于他的故乡成都,而在五年后的2086,四台‘棱镜’聚变引擎也正式下线列装,两两一组安装在张南门设计的盘古级星舰上。另外还有两台缩小版本的聚变引擎名为‘折镜’,用做克罗诺斯号大型探测器的主引擎。

    时隔二十年,焰火计划早已家喻户晓,而今天的盛会则是为这两艘星舰揭幕,发射日期定在三天后的傍晚。

    但张南门的郁结少有人知,两艘星舰并未按照第一计划所想的方案来设计。用庞泰的话来说,老爷子心心念念的星际飞船本来是奔赴太阳系之外,实际上却只是造了两艘采矿船。

    不过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张南门已经无比满足,因为他知道人类已经敲开了星舰航行的第一道门,现在只是稍微走点弯路而已。

    而且他心里再清楚不过,若不是因为这背后的巨大利益,可能这个项目到现在都未起步。

    在冗长的开场旁边结束之后,人们对这两艘星舰的期待感已经到达巅峰,虽然早就在网络上一睹真面目,但今天的仪式感完全无法替代。

    投影聚焦到张南门身上,老人一袭白色礼服,目光如炬,站起身来向观看直播的十多亿观众问好。

    “盘古星舰揭幕前,容我在这里向先辈们致敬。”

    投影慢慢虚化,一支上个世纪的旧火箭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旁边是一张黑白人像照片。火箭名为‘东方号’,是由一枚p-7洲际导弹改造而成,上面搭载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像自然是科罗廖夫。

    “人类从直立行走、使用木棍一直到如今足足花了300万年,但这300万年仰望星空所得的技术成就,也只是给了我们探索宇宙真理的第一根木棍。”张南门带领大家对投影鞠躬:“致敬斯普特尼克1号。”

    随后,火箭由p-7变成p-9,著名的太空狗莱卡2,以及宇航员加加林的照片出现在投影之中。张南门对先辈们逐一致敬,接下来镜头一转,对准了那个空缺的席位。

    尽管张南门没有再说什么,但全体观众都忍不住起立,人潮中飘起无数弹幕和白色鲜花。

    ‘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吴教授给我们留了下永远的人造太阳…’、‘吴越教授,您的贡献会永载史册…’、‘泪目,多希望他只是粗心迟到了…’

    短暂缅怀之后,两个盖着幕布的庞然大物出现在投影中间。随着幕布缓缓揭开,今天的主角登场了。

    如果让几十年前的人来看,这东西根本与火箭二字挂不上钩,更不像是什么飞船。

    它就只是两头平整的白色椭圆形球体,像个被刀切掉两头的芒果。

    而这两个重达五百多吨的巨型芒果,除了承载着航天人星辰大海的终极梦想之外,还饱含人们在这个特殊时代的另一种渴望。

    早在二十年前,张南门就见识到资本的可怖力量。

    尽管那个时候,焰火计划还仅仅是一堆废纸,但经过那天晚上的评估会议之后,国际贵金属价格立即发生大地震。

    随着焰火计划开始实施运转,作为脑机接口的必要原材料,金属铱的价格在这二十年里甚至缩水了十倍不止,毕竟这种元素也是从塑晶合成之后被炒了十多倍。

    加上工艺的革新,以及多年来无数次脑机接口平价运动,在去除通胀因素情况下,弗莱公司一套接口植入的价格从首批四百万,如今已经降到七十多万欧元。

    尽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仍然是天价,不过人们至少看到了希望。

    在安集的奥尔特模拟算法之中,柯伊伯带至少有一千亿吨高纯度金属铱矿藏,只要原材料不再昂贵,有朝一日终能让全人类都有机会进入元宇宙。

    星舰揭幕之后,广场再次沸腾起来,无数星星点点的虚拟人物和弹幕伴随着尖叫和人潮涌动让揭幕式气氛推动到最高潮。

    不难想象为何人们这么激动,毕竟脑机接口的植入率不到全球人口的5%,现场这十多亿人之中,大部分都是用vr设备,立体投影,甚至是电脑屏幕等终端参加庆典。

    安集使用过vr设备,对两种体验的天差地别深有体会,用脑机接口之外的任何方式进入元宇宙,其感觉都是一种彻底的‘降维打击’。

    人无非就是靠着五感与现实世界交互,当你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听觉都被完全欺骗,那这就是另一个真实世界。那种细腻的真实,是何种vr设备都无法模拟的。

    为了获得那枚钥匙,人们对此的何种狂热都能理解。

    就在庆典正常进行的时候,安集忽然收到一条紧急消息,是庞泰发过来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