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别传_第673章 七擒孟获(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3章 七擒孟获(10) (第1/2页)

    马谡心里是非常不愿意招降高定,他可是自己获取越巂太守的最大对手。

    但他也不能为了一己之私,给平叛大军带来很大的战损。

    他也不想和诸葛亮这个如兄长般爱护自己的上司唱反调,况且能够不战而胜,招降高定的一万多精锐,当然是好事。

    他斟酌了一下说词,先是附和诸葛亮的招降方案,说了一大堆招降高定军队的好处。

    最后,马谡话锋一转,轻飘飘地说道:“高定恣睢,两次叛乱,影响极坏,难保他不会再次叛乱,招降高家是必须的,而招降高定个人则是弊大于利;李益领军投降,等于整个李家已投降,但李求承伏杀龚德绪太守,也不宜招降,必需要惩罚,方可震慑其他叛将。”

    诸葛亮也担心招降高定会给平叛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他当然听出了马谡话中之意,也觉得所说有理,就对马谡说道:

    “幼常,高定不死,很难招降其部下万余精锐,而要在战场上杀死高定,我军自身的战损太大了,但接受高定的投降以后,再追求他叛逆罪责处斩,不是王道,信义不著,于平定南蛮叛乱很不利,你可有两全之策?”

    马谡一直致力于改变自己夸夸其谈的性格,因关系到未来的升迁之路,尽管他对斩杀高定早就有了详细的计划,但他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可先杀高定而后招降。”

    杀了主帅再招降其部下,本是各大势力的惯常做法,主要是防止收降的军队在首领的带领下叛乱。

    诸葛亮的治国主张是法、礼并用,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亦即以法为体,着重公平客观原则;以德为用,着重教化为本。

    马谡的提议,也是恩威并用,符合诸葛亮的理念。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意见,决定继续执行实战练兵,还是釆用十面埋伏阵对付高定。

    斥候送来了高定大军的行程,诸葛亮第二次摆出了十面埋伏阵,过程非常顺利,但调整了各个将领的任务。

    原本担任诱敌的廖淳,改为设置陷阱,而原本负责设置擂木阵的阎芝,则顶上前去诱敌,除了马谡,每个人都换了新的任务。

    马谡还是继续执行正面阻击的任务,诸葛亮把已经投降的高福和李益交给马谡,并嘱咐他尽快在战场上斩杀高定,然后让高福、李益出面收降叛军。新笔趣阁

    马谡胸有成竹,马上制定了阵前斩杀高定的计划,他派心腹小校通知“鄂焕”,让他配合执行。

    高定沿途派出了不少斥候,但因为诸葛亮在多处设卡伏杀,没有一个斥候活着回去,他完全不知高福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

    而回来的几个斥候,则是他的心腹重将“鄂焕”派出去的,带回来的消息,都是马谡杜撰的高福已经安全进军的假消息。

    很快,高定的一万大军就进入了十面埋伏阵,负责诱敌的阎芝,领二千兵马,拦住了高定的前军。

    阎芝在荆州就已经投奔刘备,是跟随张飞进攻西川的主要助手。

    张飞能够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