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欢欢喜喜巧《借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欢欢喜喜巧《借亲》 (第1/2页)

    吕剧传统经典剧目“三借”中,农村中年以上的观众对《小借年》《王定保借当》一般都比较熟悉,对《借亲》可能就比较陌生。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是只知“马大保喝醉了酒”,而不知《借亲》的。几年前看剧本,才知是这里面的一段唱。

    《借亲》是怎么个故事?说的是做小买卖的马大保之女金莲与表哥邦喜青梅竹马、真心相爱,只是因为长工出身的邦喜家中贫穷,无力婚娶,才暂时没有过门。邦喜做工的东家程员外之子孝金与赵家之女一锭金定亲之后,都风闻对方长相丑陋,程母遂装病要一锭金过门探望。儿子形象不佳,乃让邦喜顶替孝金。赵家怕露了马脚,也借马大保之女金莲顶替一锭金,最终在丫鬟秋菊的导演下,将计就计,成全了一桩美事。

    戏一开场,即是金莲独自在家盼着父亲回来,有几句唱词能让我们知道点背景:

    见窗影日偏斜天色将晚,老爹爹去经商不见回还,母早丧我与父相依为命,父在外受风霜怎不挂牵!见门外人如织来往不断,独不见老爹爹转回家园。莫不是去城东与邦喜相见,莫不是与和尚久聊久谈……

    这个“莫不是与和尚久聊久谈”可能不对,我所看到的剧本是“莫不是与客商有了纠缠”。后面的戏里和尚从没出现过,更没他的什么事儿,突然冒出个和尚来太突兀。

    马大保来了,一上场便是那段脍炙人口的“喝醉了酒”。全段是:

    马大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只觉得天也转来那个地也转。为什么那太阳落在那东山下?月出正西明了天哎明了天噢。今天的生意没好运,一天也卖不了几个铜钱。我马大保心内烦,抬腿走进了烧酒店。哎,掌柜的你给我打上二斤酒,再给我弄盘炒三鲜!哎,别看我衣裳穿得破,我喝酒从不少给钱!酒馆以内喝罢了酒,迈步就把家来还,生意亏本儿债又增,喝酒解愁我把心宽!走过了大街我就穿小巷,哎,大门不远就在眼前!赶快地推开了愁容我就换笑颜,免得叫女儿看见了不喜欢。

    父亲回来,女儿更关心的是他去见邦喜了没有。我感觉马大保并没去,他若去了,就不会喝醉了酒,上边的那段唱词里也会有所反映。他告诉女儿让邦喜倒插门是他一直的想法,并不是他和邦喜商量之后的决定。

    东家以“将欠债一笔勾销”为条件让邦喜顶替儿子相亲,邦喜拿了字据来跟金莲商量。不想金莲一见字据怒气生:“世上万物都可借,冒名顶替万不能!”邦喜向其解释:“我不愿顶也得顶,万般只为一个穷。”金莲又道,“有道是人穷志不穷,这事怎能来应承,就算欠债能勾销,你不怕日后留骂名?”邦喜又道,“不是道理我不懂,都只为咱俩的事情能早成,勾销欠债离程府,与表妹粗衣淡饭过一生……”

    两人正赌气争执,赵家的丫环秋菊来了。她与二人也有亲戚,分别管他二位叫表哥、表姐。秋菊见表姐面呈不悦之色,弄清原委,乃劝解道:

    表哥顶替是人情,几个时辰便回程,相亲不过只一时,相不出病来舍不了称,若不是表哥好容颜,也没人找他去顶名。既然欠债能勾销,何必迟疑不答应?咱不抢咱不偷,说什么脸面丢不丢!都只为程家的相公丑,才低三下四将咱求。说什么香,道什么臭,为的是欠债一笔勾。离程府你俩的婚事不用愁……

    这个“舍不了称”,可能也不对,应该是“折不了秤”,掉不了斤两、分量的意思。地方戏说方言话,用方言唱,对方言的运用和书写应该特别注意,我用方言写小说,也有同样的问题。方言写作有几个约定成俗的原则:第一,太孤僻,没人用过的不要用。第二,只能说,不能写的不要用。第三,切忌独创或估摸着写,一定要找出来源与依据。因我看地方戏剧本,经常遇到写不准、看不懂的问题,不免就多说几句。

    这个秋菊聪慧善良、足智多谋,比红娘还红娘,整个借亲的故事自此就由她主导。如上一席话,说得他二位心服口服,乃由衷地感叹道,真是个好妹妹:“秋菊妹妹好心肠,穷人爱帮穷人忙,但愿平安无风浪,相亲相爱万年长。”

    秋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