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过年编个小节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年编个小节目 (第1/1页)

    我们沂蒙山,几乎所有的村子里面都是有一些文艺骨干的。他们通常由大小队会计、青年团员及在校的中学生组成,个别的还有年纪大一些的热心人儿。他们传承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些好传统,支撑着农村里面的节日气氛。农村里面逢年过节如果少了他们,肯定要冷清许多,乏味许多。

    农村文艺骨干主要活跃于春节前后。一进腊月,差不多村村都要成立宣传队,排练诸多喜庆、热闹、祥和的小节目,像吕剧《小借年》或《王定保借当》了,《小姑贤》或《喝面叶》,等等,几乎年年都唱——好像这些小戏就是专门为过年准备的,包括那个《常回家看看》,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演唱才有味道,你在别的时候唱,听上去总不那么协调与祥和。他们往往还会自己编排些好听好玩儿的节目来演演。像我大哥刘玉华,年纪也不小了,哎,他还就热这玩艺儿,几乎每年都要与时俱进地创作或改编些节目来演出。你从他那年学写《老两口学邓选》,也能看出他是如何地与时俱进。

    前不久,他来电话问我过年的东西准备得如何了,还需要什么东西吗之类,说了一番家常里短之后,想起他有过年编节目的嗜好,遂问他今年又编什么节目没有?他笑笑说是,我还真编了一个,叫《老两口学“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嘛?嗯。我一听就笑了,说是你与时俱进是与时俱进了,可三个代表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这么严肃的思想,你庸俗化地做宣传,让上级知道了,不毁你个×××的来!

    他就一本正经地说,咱沂蒙山人怎么会做庸俗化的宣传?庸俗不庸俗,就看你真诚不真诚,认真不认真,看词儿编得怎么样,我正想让你提提意见哩,我念念你听行吧?说着即在电话那头唱起来了:

    吃罢了饭,天黑还早,老两口儿上床肯定呀睡不着,咱们两个就学学(xiáo xiáo)那“三个代表”。老头子,哎!老婆子,哎!你看先学哪个代表?老婆子,哎!老头子,哎!咱家里是你掌勺,你说先学哪个代表?我看就把先进文化的代表学(xiáo),你说好不好?行,那就把那先进文化的代表学。全国的形势一派大呀好,黄赌毒的东西可也不少,先进文化的方向,咱们先学这一条,胜利呀冲不昏咱的头脑。先进文化咱记得牢,前进的方向偏不了,小日子一年就比一年好……

    他说,这是第一段,“三个代表”一个代表一段,共三段,你看如何?

    我即非常惊讶,遂说,还真行哩!我好像在电视上也看到过类似的节目,是哪个台来着忘了,全是当年的知青演的,很有意思,紧跟形势是咱沂蒙山的传统,土得掉渣也是咱的特色,人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看越是土得掉渣的就越是民族的。你再洋能洋过芭蕾舞?洋过交响乐?但那不是我们民族的东西;你确实也动了不少脑子,为了押表字的韵,费了不少劲吧?上来就是吃罢了饭,天黑还早,老两口上床肯定就睡不着,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吃了饭就睡确实是睡不着了,挺真实,也挺自然;那个“学”字读“xiáo”也用得好,“三个代表”一个代表一段,也挺有个层次感,哎,到时干脆先演那个《老两口学毛选》,完了再演这个《老两口学“三个代表”》,就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了,你说行吧?

    我大哥刘玉华就说,怎么不行?到底是老宣传队了,点子还真不少,就这么定了,到时好好演它一家伙!

    此时,我想象着我大哥刘玉华六十多的人了,头上扎着白羊肚儿毛巾,嘴上沾着山羊胡,穿着黑棉袄,拿着长烟袋,弯着个腰,跟另一个不知是谁扮演的老婆子在台上一扭一扭地唱《老两口学三个代表》,不由得就笑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