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气运天书_第三百一十七章 退让,西凉都督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 退让,西凉都督府 (第2/3页)

北仆从军在蚁附攻城中被打碎了骨头,周柏赖以起家的伏魔军也在大散关上徒劳损耗。

    一共五千伏魔卒,打到同治九年结束,折损接近半数。

    同治十年一月三日,秦岭东北侧山麓,一座座坚固庞大军寨联结成营。

    若观气察之,只觉此间军势强烈浩荡,如据山猛虎,随时要下山大开杀戒。

    这里正是巴军聚兵之处,八万雄兵操练整备,无数粮草辎重堆积如山。

    秦岭群山仍有残余山头尚未肃清,出征大军也需要稳固的后方,故不惜代价打造稳固营盘于此。

    万一无法在秦州立足,甚至兵败而回,还有一道防线用于接应。

    当然,这是杜宇给国内和军中部下的说法,他其实自己也满腹疑惑。

    本来碰上年关,就需要犒劳不能回乡过年的士卒,这导致还未正式开战,辎重物资就已大量消耗。

    杜宇携亲卫杜望白登高望远,俯察秦州平原,两父子谈话时最忠心的侍卫也不能靠近。

    “夏国及乌蕃两败俱伤已成定局,我军后发占尽优势,如此是否过于稳重,剑州巴州的粮运到这边留不住三成。”杜宇看着崎岖山道上一队队辛苦运粮的士卒和民夫,不解询问道。

    他手上捏着一封国内大臣送来的书信,里面内容很多,或是某家豪强造反,又或是某地粮仓已经空虚,甚至提及几个儿子的小动作。

    总之都是在旁敲侧击地提醒粮食不足,还有君主久悬于外,应速战速决回都坐镇。

    杜望白负手远眺,时不时看看西北,时不时看看大散关方向,眼中灵光闪烁,无形的气运形势尽数了然于心。

    他没有回答杜宇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父亲难道不觉得奇怪?”

    “你是说两军援兵为何迟迟不到?!”杜宇作为蜀地蛟龙,立马就反应过来杜望白在说什么。

    时时对秦州形势保持关注的巴国,除开大散关交战的偏师先锋,短短几天对于两军的其它动向居然失去掌控。

    按理说这是常态,因为乌蕃和夏国都是当世大国,气运雄厚,一旦动真格自然有相应的遮蔽手段。

    但杜望白现在提出来,杜宇就意识到不对劲了。

    “乌蕃之政治军事体制尚且不知详情,可细察夏军以往战绩,前线交战接近七昼夜,支援怎可能迟迟不至?”

    不等杜宇说话,杜望白接着仿若自问自答地说道:“夏国再富有,伏魔军精锐也不会白白丢在大散关,而夏王此人是天庭诸仙班都无法预测的变数,面对乌蕃强敌必然会有后手。”

    在巴国不插手的情况下,秦州气运本来是三分之局,夏国一方,乌蕃一方,燃烧大旭炎运最后一搏的秦王府也算一方。

    不过最近几日杜望白推衍天机,察觉气运大势变化极快,似呈鼎革抵定之局,这说明其中有一方可能取得重大进展。

    秦州大军云集龙气勃发,人道意志时时关注,只能判断个大概,是以他直接假设周柏布局成功。

    “听闻乌蕃国是西天佛陀扶持,现在突然出手,最少也能攻下大散关和一两个秦郡吧。”

    “东西两益天府平原被孟吉全部占领,如今已然建制自称蜀公,如果再拖延下去,恐怕……”杜宇眉头紧皱,作为白脉扶持潜龙,自是知晓不少隐秘。

    有志于蜀地王者,居然被人抢走名位,心中不知积蓄多少不甘和愤怒。

    “八万人,够了,下山叩关吧。”杜望白看了一眼杜宇,微微颔首道。

    “这?”杜宇有些不可置信。

    杜望白淡淡道:“争龙争龙,九死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那位夏王有什么谋划,我们总得见一见。”

    “如无法从北境出蜀,回头全力经营江州也是一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