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147章西迁长安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西迁长安乱 (第2/3页)

军,宗歆为车骑将军,冯愔为积弩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的领兵系统,挥军西进。可以说,为了这一场战役,刘秀可谓是费尽心机,大军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突破太行山天险,进入上党郡境内。此后,大军一路凯歌高奏,经历多长或简单、或艰难的战斗,先后攻陷了上党郡内的箕关以及河东郡的首府安邑,邓禹拿下安邑,不仅彻底平定了河东郡全境,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他还得到了一员大将张宗。这张宗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精通兵法,正是邓禹西征最为需要的人才,邓禹利用其将才,在战场上奋勇拼杀,加速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进程。不久,整个河东郡都归入邓禹囊中。数月之后,由于赤眉军的任意烧杀抢掠,民心渴盼归附,汉军已经招募了十几万军队,并在衙县与守城的更始政权名将,即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的十几万军队交战中,大获全胜。

    面对邓禹的大军,刘玄忧心忡忡,担心不久邓禹大军就会攻破自己苦心在东方构筑的防线,突然出现在长安城外。更让刘玄担心的是,皇朝内部也出现了问题,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王匡、张卬在河东被邓禹率领的西征大军打得大败,率领残部仓皇逃回长安。这一下,算是彻底地惊醒了沉醉在温柔乡中的更始政权的诸位头领,有人甚至建议,在长安城中搜集财物,从赤眉军中杀出一条血路,而后回到南阳,以图东山再起。这些话看似没有什么道理,却说到绿林系诸位将领的心坎上去了,刘玄为此担心,也许不久之后,自己的帝位会在皇朝破灭之前就不保。

    王匡、张卬等人在向刘玄进言之时,竟然被其大骂了一场,于是,众人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兵变劫持刘玄,胁迫着他一起归还南阳。不过,仅仅靠绿林系的力量还不足以成事。为了确保政变成功,必须还要联络其他的力量。有人提出:御史大夫隗嚣器略深远,可图大事。这隗嚣本是皇帝刘玄的心腹,官居御史大夫,然而,他却为了保全更始政权,向刘玄进言道:“陛下自从进入长安以来,举措乖张,政务失驭,人心不附。臣以为,陛下不如逊位,归政于国老刘良,如此一来,人心可安,赤眉自去。”刘玄闻言,当即大怒,这还是昔日自己倚为股肱的重臣吗?刘玄考虑到眼下军情紧迫,最终没有杀他,担心中已经生出了嫌隙。隗嚣也深有自知之明,此后一直称病不上朝。

    很快,王匡就找上了隗嚣,双方一拍即合。当然,这并不代表隗嚣就会甘心随着王匡等人造反,他只是在寻求一个活命的机会,到他们发动变乱之时,趁乱返回自己的老巢天水。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刘玄似乎对此有所觉察,紧急征调王匡、陈牧等人出镇新丰,以去抵御赤眉军。刘玄的这一举措,彻底打乱了王匡等人的计划。

    王匡一走,留下的张卬等人明白,樊崇何等军威,王匡此去,无异于以卵击石,怕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为了保全性命和富贵,他们毅然决定,重新拟定计划,同时找寻新的合作伙伴。这时的长安,平氏王申屠建主持朝廷日常事务,韂尉大将军、淮阳王张卬,执金吾、大将军、穰王廖湛,随王胡殷等三人则负责把持长安城中的军务。御史大夫隗嚣则被冷落在一边。可见此时的刘玄,已经极度不信任自己曾倚仗的御史大夫了。只是他没料到,“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昔日一个个宣誓忠于自己的这些大臣们,竟然联合到一起,准备在九月立秋日这天,趁刘玄出席“膢腊社伏”典礼的机会,将其劫持,然后抢劫长安财宝,东归南阳。幸好这个计划被刘玄的一个臣下知道,告知了刘玄,刘玄才得以未雨绸缪、把握先机。最终,刘玄决定要诛除申屠建、张卬、胡殷、廖湛、隗嚣等五人为首的叛乱者,但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于是,他决意称病,让五人前来探望。隗嚣似乎有所觉察,趁着他们进宫、皇帝放松警惕的机会,准备逃出长安。也正是他,救下了张卬、胡殷、廖湛三人。皇帝刘玄计划等到五人悉数到齐之后,在一举拿下他们,斩草除根。可惜隗嚣一直没到,刘玄便决定等等,然而通过明察暗测,张卬、胡殷、廖湛三人纷纷发现不对劲,于是一个个相继找理由离开。只有一向聪明的申屠建此刻却是犯了糊涂,最终被刘玄抓住,斩首示众。

    刘玄立马派人包围御史大夫府,同时搜捕张卬、胡殷、廖湛三人。这三人一路直接回到军营,带兵冲向御史大夫府。此刻邓晔正在猛烈地攻击御史大夫府,突然张卬、胡殷、廖湛带兵前来,两面夹击之下,邓晔顿时大败。隗嚣也趁势带兵西出长安,赶回天水,在那里重新召集旧部,控制了天水郡一带。从此,他自称“西州上将军”,割据一方,不再服从任何人的号令。而张卬、胡殷、廖湛三人,则迅速率领部队包围了皇宫,最终迫使刘玄仓皇逃出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