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149章赤眉军败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赤眉军败亡 (第2/2页)

幸得冯异机敏,一见之下,忙将部队调头,从山坡上冲出一条血路,最终逃回大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言实在有理,此次一败,可以说都是拜邓禹错误的战略战术所致,冯异返回军营,毫不气馁,积极备战,同时向刘秀报告军情,刘秀闻讯,亦大为吃惊,幡然醒悟不该派遣邓禹前去征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秀于危难之时,毅然决定,相信冯异的实力,放赤眉军东进。冯异亦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决意要报回谿一败之仇,下令紧闭营门,坚壁清野,不许部下出战。同时,他又暗中下令四处搜罗在回谿一战失散的残兵败将,尽可能地让他们归队。很快,就有两万多人聚集到他的麾下。于是,冯异忙向樊崇下战书,会猎于野。这一战,首先樊崇便比较轻视冯异,其次,冯异汉军则是知耻而后勇,他们在冯异这一位当世名将的带领下,以区区两万人马,杀得樊崇三十万大军大败而逃。冯异当即率领大军追击,到了崤山一带,冯异追上了赤眉军。

    崤山是古代最为著名的战地之一,以山高谷绝,峻坂迂回,形势险要而闻名天下,是关中三辅至中原诸郡的天然屏障。此山中间有南、北二崤道,亦称南陵、北陵。南陵为夏后皋之墓,北陵有周文王避风雨台遗址。也是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处,也是老子西行之地。此番被汉军追击,狭长的古道上,赤眉军单面应敌,而且后退的极为缓慢,在冯异强有力的攻击之下,赤眉军再次大败,无力再战,大量士兵放下武器,向汉军缴械投降。樊崇见大势已去,只好抛弃了老弱眷属,率领主力狼狈不堪地向正东方向逃窜。

    到此,樊崇才真正领略了冯异的厉害。率领二十万赤眉残军,逃到宜阳境内。从华阴到崤山,再到渑池,最后到新安,冯异与樊崇的这一场大战终于胜利结束。经此一役,冯异俘获赤眉军男女八万余人,可谓大获全胜。虽然这场会战,单以规模而言,不能与昆阳之战相提并论,但是它的战略意义却极为重大。冯异亦通过这场阻击战,再次展现了他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用兵技巧,以两万人马,将樊崇的三十万大军杀得四散奔逃、溃不成军,赤眉三分之一的重要骨干成员在战役中被消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从此,樊崇的赤眉军主力遭到了重创,其寿终正寝之日已经不远。

    刘秀早就在宜阳布置下数十万大军,以逸待劳,当樊崇二十万残军到达宜阳之时,看见眼前突然出现的数十万威武大军,吓得心胆俱裂。只见刘秀亲自统率六军,大摆兵阵,大司马吴汉的精兵列队在阵前,中军随后,骁骑、武卫两军分别列阵在左右两侧。赤眉军看到这种阵势之后,都感到震惊和恐怖。樊崇一世英雄,纵横天下,所向无敌,此番刚刚遭受冯异的猛烈攻击,兵败如山倒,让樊崇自己都难以相信。到了宜阳城下,本以为又可以凭借兵力,夺取城池,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哪知刘秀竟然来了个瓮中捉鳖。眼下赤眉军已经是弹尽粮绝,辎重全无,兵马劳顿不堪,士气斗志尽失,樊崇虽然目不识丁,却也对时局洞若观火,为今之计,只有投降一条道路可走,于是,樊崇便派遣刘恭前去乞降。此刻,樊崇已经没有了和刘秀谈判的本钱,刘秀答应饶恕他的性命,眼见大势已去,他便同意了投降。

    不日,赤眉军的君臣都自行反绑双手,带着高祖刘邦传下的玺印前来投降,光武帝下诏令把受降事宜交给城门校尉办理。又颁布诏书,祭祀高庙,“赏赐天下继承父亲地位的长子爵位,每人加封一级”。

    二月己末日,光武帝刘秀到高祖神庙祭祀,接受传国印玺。历时数年,刘秀终于平定了赤眉军,获取和稳固了河东和关中地区,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