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林晚_楔子(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楔子(四) (第1/2页)

    离了洪江边,天色已晚,刘伯钦找了个客栈住下,在与店小二的闲聊中也证实了现如今青云观已属江州州主。

    次日清晨,刘伯钦问了去往青云观的道路,打算先去一番。青云观离江州城还有十五里地,赶到那里。有府衙兵丁在门前把守,青云观的匾额也已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龙飞凤舞的两个大字——陈府。

    把守的兵丁凶神恶煞,偶尔有几个路过的行人也是远远避开。在青云观不远处,一座小小的凉亭,一个茶老板在给过往的行人卖些粗茶、茶末,再加上些家中自制的土饼、土鸡蛋。

    刘伯钦寻了个座位,点了份茶水,正打算向老板打听打听这青云观的情况。

    忽然,府门大开,一干子丫鬟、家仆依序而出,在后面几个人簇拥着一个女子走了出来。

    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正的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茶老板,这位夫人是谁,难道是当朝刺史夫人?”刘伯钦看着女子掀开帘子,上了马车,好奇的问道。

    现在时候尚早,客人也少,茶老板也有几分清闲,他顺着刘伯钦的目光看去,笑道:

    “公子说对了,这位正是江州老公祖的夫人,这厢是要去金山寺还愿。”

    “还愿?去金山寺?”

    “正是,这几日陈府上下忙活,为金山寺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和尚准备僧衣僧鞋,现今,夫人正是要去金山寺施舍那些僧人。”

    刘伯钦听了茶老板的话,品了一口茶,有关西游的情节渐渐联想起来。

    唐僧生母殷小姐带鞋袜来到金山寺,看到唐僧左脚上少了一个小指头,正是当年她咬下以便日后相认,当下母子团圆,才引得后来唐僧京城告状,太宗调兵灭贼。

    一行人浩荡荡离了陈府,把门的兵丁见到主人离开,也松了精神,两两依靠在门柱上,闲聊几句。

    “夫人离开,这府中的家奴院工比起往日肯定要少上许多,现在正是进去一探究竟的好时机。”

    结了茶钱,刘伯钦顺着青云观的外墙走了四五十米,找到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看看四处无人,他单手一抓墙体凹陷处,一个鹞子翻身,轻飘飘如白纸一般翻了进去。

    落地泥土松软,花丛茂密,一方小池塘中荷叶点点,是观中的一个小花园。

    刘伯钦暗暗打量四周,他已经找人了解过青云观的内部结构。虽然描述得不甚清楚,但是作为观中的显著建筑,藏书阁和观中的池塘相去不远。

    确认了一下方向,刘伯钦轻身提纵向着藏书阁赶去。路上有丫鬟仆人经过,他稍稍隐匿身形,这些不通武艺的普通人自然发现不了他。偶尔有几个护院,武功也是稀松平常,全不能察觉到他的存在。

    到了藏书阁,一个颇有些年头的楼阁出现在他的眼前。楼阁单独在一个院子里,院落里灰尘较多,显然较长时间没有人来打扫。一楼的大门上上了一把铁锁,锈迹斑斑。

    刘伯钦确认附近没有人来,走上前去抓住铁锁,绣片“簌簌”地掉落下来,暗运内力,锁腰的铁针应声而断,推开门,灰尘扑扑地飞溅,蜘蛛网结在墙角,木制的地板上已经出现裂痕。

    环视四周,没有找到什么地下室机关一类的东西,但是照长元子所说,他所留下的宝物是在藏书阁底。

    刘伯钦又四处翻找了一下,又上了二楼,只有些道家的典籍,且都是常见之物,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他沉吟了一会,回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