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一百二十三章 范纯仁入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范纯仁入京 (第1/3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一百二十三章范纯仁入京最新网址:元丰八年四月丁亥。

    延和殿便殿听政。

    有司请依故事追封两宫先祖,于是都堂宰执上表,乞追封太皇太后、皇太后已故先人。

    两宫再三推辞,群臣不断上书,终于答允。

    命有司依故事,分别追赠两宫三代先祖、祖母。

    同时,应太皇太后生母,韩国、赵国太夫人李氏奏请下,两宫命有司,追赠德妃朱氏三代。

    于是,追赠朱氏曾祖任百祥、祖父任士清、父任廷和,太子太保、太傅、太师,继父朱士安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开州刺史。

    至于那位可怜的崔姓生父?

    哭晕在厕所。

    这也没办法。

    崔家没有养过朱氏一日,反倒是收养朱氏的任家,虽然可能本意是为牟利,但对朱氏是真的好!

    而继父朱士安,虽然也没有养过朱氏,但起码,朱氏的生母最终是和朱士安合葬的。

    两宫本来还想荫补几个任家和朱家的子弟为官。

    赵煦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他知道,任家和朱家的人是个什么德行!

    每年赏赐一点钱帛,养着就得了。

    让他们出来做官会害死别人的!

    不对!

    他们出来做官,只会被人当枪使!

    于是赵煦趁机表示,太皇太后生母韩国、赵国太夫人,深明大义,宜当继续加封大国!

    不过几天,韩国、赵国太夫人,变成了韩国、越国太夫人!

    赵煦并令有司,对韩国、赵国太夫人以及皇太后生母秦国、鲁国太夫人,依制赐给的常仪加倍给赐,同时两位太夫人享有的俸禄当为真俸!

    什么是真俸?

    就是不玩省陌和折色那一套,一贯钱给一千文,一石米俱给细色。

    赵煦的表现让两宫都很满意。

    群臣见着,也都是纷纷上表称颂。

    而赵煦其实也没多花什么钱。

    一年下来,两位太夫人撑死多拿几千贯的俸钱和几百石的米麦。

    四季和节庆赏赐时的金银器物和丝帛,无非多上一倍。

    但赵煦收获的却是两宫的信任和高家、向家的歌功颂德。

    这买卖太划算了!

    追封、追赠之类的琐事说完,就是政务。

    右相韩绛上奏请求:天下民户已欠元丰七年以前青苗钱、免役钱利息,乞推恩除放五分。

    并详细列举了,京畿、河北、河东、河南积欠的利息情况。

    两宫诏可,并命除放。

    意思就是元丰七年以前的利息,减半收取。

    这算是新君即位后,真正的德政了。

    因为免役钱和青苗钱的利息,都是百分之二十,现在砍到了百分之十。

    真是皇恩浩荡!

    韩绛还是胆子小,不敢直接提议,将青苗钱和免役钱、免行钱利息都定到百分之十——当然赵煦现在也不敢!

    太得罪人了!

    放贷是大户控制小户的手段!

    城市里如此,农村也如此。

    韩绛后,有司汇报了不少地方上的事情。

    赵煦就没怎么在意了。

    因为都是小事,无非是这里的官儿要提一级,那边的官儿要贬一贬。

    等下了朝,赵煦跟着两宫回了大内,在保慈宫里陪着两宫用了午膳,就回到福宁殿午睡。

    ……

    赵煦年纪小,可以休息,可以睡觉。

    都堂令厅上的宰执元老会商,却已经按时开始了。

    司马光带着范祖禹,走进这个全新的都堂令厅内时,他就发现,有两个元老没来。

    文彦博和冯京,都不在!

    右相韩绛笑眯眯的将司马光,请到了座位上,然后告诉他:“君实,今日太师言身体有恙,便不来都堂了……不过太师言:君实之意,就是某之意……”

    司马光听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