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禅穿越成赵构_第一卷:临安动乱 第十四章犹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临安动乱 第十四章犹豫 (第1/2页)

    可这是刘禅的想法,却并不是大臣们的想法。

    在大臣们看来,他们宋朝已经快亡了好吧。

    举世伐宋,五十万大军,宋朝拿什么来挡!

    总不能就靠岳飞一个人吧!

    岳飞能挡得住吗?

    哪怕是宋朝这么些年来,对外作战一直获得胜利;哪怕是刘禅完成了军制改革,可是很多大臣们的思考方式都没有改变。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大臣都是挡不住,赶紧和谈吧。

    哪怕是岳飞韩士忠这些武将,想的也是将敌军抵挡于边境以外,根本没有大破敌军,取得胜利的想法。

    但刘禅并不这么想,他想的是要把号称五十万大军的敌军全部给歼灭。敢帮助赵桓,还敢讨伐我,活得不耐烦了是吧。

    当日,刘禅就跟四方将领传信,要求他们直接出兵,剿灭敌寇。

    可惜,刘禅想得太简单了。这毕竟是宋朝,是士大夫的时代,哪怕他开始了集权,但终究没有完成。

    信还没有发出去,他就面临到了群臣的劝谏。

    群臣们主张立刻派遣使臣与敌寇进行议和,不再肆意攻打别国。而刘禅根本不可能接受这些,再他看来打还没打呢,议哪门子的和。

    最关键的是,要他一个汉人皇帝去跟蛮人议和,那他的脸往哪里放。

    太丢人了,刘禅做不到。

    哪怕是议和或则投降,也应该是跟汉人讲啊,跟蛮人讲是什么鬼。

    可群臣的反对太激烈了,一些太学士子也开始了游行,似乎刘禅不同意议和就天理难容了似的。

    那些人简单的以为,宋朝的土地已经全部收复会来了,金国也被灭了,为什么还要对外开战呢?

    既然是因为对外开战造成举世伐宋的,那议和不好嘛!

    大家都和平点不行嘛!

    所有人都信服这一套道理,所以他们在劝谏刘禅时振振有词。

    刘禅气得想杀人,他表示这是什么糊涂话。哪怕平庸如他,也知道国与国的长久和平根本不可能,何况还是不同种之间国家的和平。

    可群臣,士子之间的反对声音太大了,刘禅若是杀人的话,朝堂和太学就几乎全军覆没了。

    这一刻的刘禅对儒家这门学派感到了无比的厌烦,简直了刷新他对事情理解的下限。

    要知道曾经的儒家可是一手战车,一书书籍在传道的。

    如今,这都变成什么样子了。

    儒家与墨家之间曾经有过争执,可为什么儒家赢了。

    是墨家的道理没有儒家深刻嘛?

    还是墨家没有圣贤?

    不,都不是!

    终归是墨家手里的刀剑没有儒家锋利罢了。

    你不是讲道理跟我不相上下嘛,那杀了你,我的道理就是最正确的了!

    儒家的刀剑太过锋利,最终儒家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了天下唯一的声音。

    或许是第一当久了,这些人就总喜欢搞点引人注目的东西。

    什么引人注目呢?

    当然是提倡与主流不同的东西最引人注目了。

    就像汉武帝时期所有人都说霍去病是天底下最能打的将军,可偏偏有人抓着他对手下苛刻,不能与手下同甘共苦这一点不放!

    可人家手下都没有说什么啊!

    再比如,汉朝时的儒家主流明明是男子与女子地位相同。可非要有人说女子不如男子,通过不过贬低女子的地位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从而获得天大的名声。

    还有,汉朝时对女子是否嫁过人根本不介意,而且生过孩子的女人更加受欢迎。就连汉武帝的母亲都是嫁过人,再改嫁给汉景帝的。

    可是,宋朝如今什么样子,也不用多说了。

    说到底,儒家就是无敌太久了,总有些人想要搞出点新东西,新的思考方式。要不然,怎么能出名呢!

    但关键是,这些新东西有很多是不好的啊!

    而且只要有第一件不好的东西让人获得了名声,那随后人的底线可以被无限刷破啊!

    就想想好司马昭当街杀了魏国皇帝,那之后皇帝变成什么了就可想而知了。

    儒家的行为大致与司马昭没有什么不同。

    在这样的压力下,刘禅能怎么做呢,又能做什么呢?

    要告诉武将不必理会,继续出兵吗?

    这天下可不是他刘禅一个人的啊,万一武将出兵了,底下的人迎赵桓回京了怎么办。

    你别说,还真他妈有可能。

    哪怕是赵桓被刘禅废了帝号,可就儒家学说而言,这是不通过的。

    所以赵桓依然拥有皇位继承权,甚至是可以不理会刘禅,直接继承皇位!

    议和不过丢脸罢了,不议和,刘禅就可能会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