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潜行_第三十二章 大管事提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大管事提议 (第1/3页)

    为了加大零件产量,三娃把大憨叫过来打下手。

    说是打下手,可整个流程都是大憨一个人操作。

    这方面莫杵榆帮不上,就和荇菜去制砖,不曾想,莫广柱也来帮忙了。

    “这种泥砖烧出来脆是脆了点,却更能扛风吹雨打,砌墙倒是不错。”

    莫杵榆道:“就是用来围院子的。”

    莫广柱思索道:“这附近黄粘土不好弄,得卖,还有石灰、糯米,想要外墙坚固必需要这个配比,又是笔不小的花销啊。”

    能就地取材当然好,没有的只能请人驮运,花销自然大。

    孙大管事给他们的材料只有石木,当然这已经解决了九成问题!

    “这点爹放心,三娃得老神仙点化,习得一门冶炼技艺,今儿已经和大管事说开了。”说完,莫杵榆感觉自己也有点神棍化了!

    “哦,傍晚你们说的就是那事啊。”莫广柱一直在工地,直至天黑才回去,只听说了情况,不清楚具体。

    莫杵榆当即把事情一说,莫广柱在这方面没什么远见,只道:“一贯五的铜卖十贯,这工艺想必不简单啊!难怪动用几十户,每户只加工一种,确实可以极快的精益求精,不过爹有些不放心,大管事所求的只怕并非钱财!”

    莫杵榆摇头:“不求财是利益不够大,当大到他能砸钱另辟蹊径时,他在我们这里求的只有财。”

    莫广柱意外的看了眼大儿,追问:“老神仙这都算到了?”

    莫杵榆无语,半响点头:“嗯。”

    ……

    翌日大早,孙大管事就让人送来了许多破旧铜器。

    这真是送,但只有这一批,往后的需要他们掏钱购买。

    莫杵榆翻了翻,没见什么像样的古董,都是做工很粗糙的盆啊,壶啊,连个像样的灯盏都没有。

    三娃小手一挥,让大憨全溶了。

    继而他还不满道:“明明用铜钱就好。”

    可不是他烧钱烧上瘾,这年月铜价比铜钱还要贵一点,因此私下溶钱是屡禁不止。

    不过也因此激发了许多人的坏心眼,会用别的金属参合进去。

    但这可就便宜了三娃!

    因为熔点不一,三娃很轻易的提炼出数种金属,比重最大的是铁,不过其中还有少许的铝。

    “这烨国还有能人制铝啊。”莫杵榆有些意外。

    “天然铝合金罢了。”三娃倒是不意外,没有那才是意外!

    古代很多金属制品,可以说都是各种合金,单一纯金属占比反而极少。

    因此某些特殊的金属制品,只有用某地的矿才能生产出来,别的地方造出来的效果,最明显的就是色差。

    眼下的铜器,有黄铜的,白铜的,青铜,除了铜,还包含铅、锡、锰、镍、铁、硅等等,居然还有银子!

    看到银子,莫杵榆想起许氏的银珠子还被他藏着。

    从他枕头下把银珠子翻出来,继而交给许氏。

    许氏看到银珠子很是发蒙,半响才接过道:“这是娘及笄时,你外婆赠于娘的,原是让娘打件耳饰,娘一直不舍就留了下来……”

    听许氏的絮絮叨叨,莫杵榆才知道她不是没娘家可依靠,而是不知娘家人身在何方!

    她是落难来此的,其实整个河口村多数都是落难,因孙家建庄,需要人手,他们碰巧乞讨到附近,得知消息便赶来投奔,以此定居下来。

    许氏婆家没有定居,选择一路南下投奔亲戚,但又因家底不算厚,养不活太多人,就把能嫁的嫁了,换点盘缠继续上路。

    其实就是卖女儿,价格还不低,不然也轮不到老莫家。

    毕竟他们可是匠人世家,莫广柱十三岁在孙庄干活,近二十岁时已经攒了十两银子,正好换了许氏这么个虽不知书,却很达理的老婆。

    “谢谢你啊,榆儿!”许氏感激道。

    莫杵榆不会安慰,就称有事离开了,独留许氏神伤了好一会,才笑着藏好了银珠子,继续做针线活。

    ……

    邬启泰的煤船可算来了,但是工人却少了!

    其实之前帮他的也就四十来户,百多人,河口村可有上百户,五百人,但能干活的也就两三百,而如今加工零件的占了大半,剩下的五六十人明显不够。

    他若手头宽裕,自然不急,但他缺钱啊,急于变现好再去拉一船煤。

    莫杵榆就道:“不急,附近邻村也有不少人,眼下秋收已过,他们正愁没地方挣钱过个好年,但前提是你得把作坊做起来,不用太负责,搭建几个棚子就可以了,就是这地得找孙大管事租。”

    “租!”

    邬启泰当然想买,毕竟一本万利嘛,但他手头上没钱,又不可能回去开,那边也是需要买地的,而且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