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_第二章 初识高中 第六节 我的接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初识高中 第六节 我的接纳 (第1/2页)

    2021.9.2

    儿子中午要回来了,当妈妈的很高兴,想着做啥他爱吃的东西呢。

    儿子喜欢吃的这里的叉烧早就准备好了,备上一份;喜欢吃咖喱土豆,做上一个;再就是一份素菜,不管他吃不吃,我是要吃的。

    11点半学校活动结束,我等啊等,等到12点半左右,儿子回来了,风尘仆仆,好像发型都变了。以前是自己梳得高高的,现在看来压低了些,顺服了些。

    一进来,就是“热死了,咋没开空调?”

    我说“吃饭吧,给你准备好了。”

    “先不吃,我歇会儿。”然后进屋,关门,开空调,嘟囔着“窗户还开着”。

    好吧,等着。

    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我觉得差不多了。

    “儿子,十分钟后吃饭。你再看十分钟手机就出来吧。”我估摸着他肯定看手机,惦记着朋友们给他的留言。

    “好!”

    吃饭时,“这个咖喱土豆怎么一点儿汤都没有。”

    “汤都烧干了。”

    “哪有咖喱土豆没有汤的呀?”

    “好的,下次我注意留点儿汤。”

    “这叉烧还能吃么?放了那么多天都坏了吧?”因为他知道是我从冰箱里拿出来后蒸过了的。

    “没事儿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冰箱里保存的,不会坏的,你试试。”

    “你先尝。”我吃了一口没有问题呢。

    最后,他吃了,然后说“还可以”。

    如果我是一个局外人,看到孩子这样,就会想,这孩子怎么这么多抱怨呢,有这么多不满意,给你做饭了就挺好的,你干啥挑三拣四的,一点儿不顾念妈妈做饭的辛苦。

    “感恩”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习得呢,靠说教是没有用的,还是要靠孩子们自己的体验。

    我想,之所以我儿子现在是这样,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环境中就有成人这么说话,抱怨比较多,不满意比较多,自然他就习得了这种说话方式。过去的环境里的确常常有这种状况,比如他爸爸就是习惯抱怨和指责,对周围人不太满意;而我呢,因为付出很多,所以每到撑不住的时候就会抱怨。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吸收了很多。

    第二个,还是我们的问题,对这个孩子溺爱比较多,让他体验生活比较少。

    所以,只有让孩子在生活之中真正体验到做饭的不易,他才能有所感悟,也许才能顾念到做饭的人的辛苦。

    过几天,我要去别的城市,于是就有三天儿子需要自己留在家里,自己做饭,虽然我也给他买了点方便做的食品,但是好歹需要自己煮饭,自己煮面,也许他能体会到一些吧。

    当然,我也接纳过去家庭的状况,养成了孩子这样挑三拣四的习惯,如果他只是习惯性地抱怨两下,我就什么都不说了;但是如果他要是有不尊重的口气,我仍然会提出来让他知道听到的人的感受是什么,但不责备他;并且,我也不会再用抱怨的语气与他说话,当我有抱怨的时候,先看看我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投射到他的身上。长此以往,我相信他也会了解,也会改变的。

    虽然过去没有做好,但是已经尽全力做了,做父母的也不要觉得欠孩子什么,所以该管教还得管教,该引领还要引领,现在纠偏还来得及,总比他成人之后要容易许多吧!

    ---------------------------------------------------------------------------------------------------

    吃饭时,我想和他聊一聊学校的事儿。

    “怎么样?”

    “还可以!”“这里伙食比原来学校好几千几百倍!”真够夸张的!不过,我们本来就是南方人,确实饮食习惯更贴近于南方。

    “我看到照片了,你们去攀岩了?是真的岩石呢?不像你和xxx攀得是那种假的岩石!”

    他没有回答。我又问了一句:“是真的岩石吗?”

    “你都知道了,你还问。明明你看到照片了,为啥还问?”

    “妈妈想知道你的具体情况嘛,再说也许我没看清楚呢!”

    “哪里有做成像真的岩石那样的呢?”

    “我就是想和你聊聊学校的事情。”

    “我不想聊!”回答得斩钉截铁的。

    好吧,他不想说我也没法子,接纳!

    吃过饭,儿子就来不及睡觉了,一睡睡了三个半小时。

    我也睡了个午觉,在这里,天气还比较热,需要给自己补充体力,何况青春期的娃儿更需要家长的体力去和他们应对。

    睡醒之后,然后就开始了继续聊的过程。

    首先,他看到我帮他把充电线收到了他的盒子里,非常生气,很大声地说“别碰我的东西!”

    “我没有翻你的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