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时代前沿_第三章(07~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07~10) (第1/3页)

    3.07

    没问她姓甚名谁,她也只字不提,有意无意之间,又是一道考验对方真诚和智慧的考题,不过这倒有些像被电影《五朵金花》剧情抢先一步。总的说来,这不是一个照猫画虎的剧本导演,而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超级导演。她在借书之前,曾带上了本人的宣传资料,这意味着她随时随地可以联系本人。这也等于仿佛在说:舞台给你搭好了,剧本也给你了,接下来我就在暗中静观你表演!

    自己的反应太过迟缓,像一头早上湿了脚晚上方知涉过水的长颈鹿。剩下的问题是,相形见绌的本人,是进还是退?进,会不会上演一出竹篮打水而空留笑柄?最终庶盶认为,无论对方怎样挑剔,只需凭自己百折不回的坚强自信和一腔赤诚,就足以感天动地!

    进城买来整套《普希金诗选》,但愿能够尽早送到对方手中。不知道客从何来,不知道姓甚名谁,无法描绘相貌特征,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说不清。只知道是吃酒的姑娘,二十来岁,口齿伶俐,读过高中,曾经手拿一本书。开初,要直接说出因为看上一个姑娘并要找到她,庶盶认为自己永远做不到。料想要打听出一个姑娘来也并非太难的事,加上自己将很快投入到繁忙的制种过程中——这是耽误不起的。怎么办呢?找来几个信得过的,请他们代为打听了解。力避为找一个姑娘的话题,导致庶盶说累了、别人听累了,还不知就里。好在当大家明白“原来就是要找一个借书的姑娘”,闻者莫不热情允诺帮忙。

    一连四五十天过去了,当天附近置办婚庆的十一户人家的信息反馈回来,借书的姑娘如同人间蒸发一样无声无息。能够想到的办法几乎都想了用过了,可就是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庶盶渐渐进退维谷,有些开始心灰意冷起来。尚有三分之一的制种几乎没有完成,必须抓紧时间进行。制种计划完成以后,还必须进行充分宣传、预售菌种。否则,菌种只能窝在这里产鲜菇,产值成倍降低不说,菌种场所处位置并不适合鲜菇销售,弄不好届时会有大量鲜菇白白烂掉。与借书的姑娘,也仅仅就是个一面之交,如今又杳无音信,只有一切随缘、服从命运安排吧!

    制种计划快接近尾声,庶盶觉得有必要再找找借书的姑娘。稍作了解,据说四周都疯传起来:“狐狸精现世了”,“把庶盶迷得神魂颠倒,还在四面八方寻找什么姑娘”。庶盶骑虎难下,就此停止吧?外面的传言就会被坐实,自己必将留下永久笑柄。继续寻找吧,自己接下来又该怎样进行下去?而且,为一个一无所知的姑娘,闹得风一坝雨一坝,继之而来的不知还有多少笑话在等待自己。对方拿走的宣传资料中,有自己的详细联系渠道,这就是摆明要看看本人能耐几何嘛。渐渐地,庶盶坚信,连“麻雀飞过都有影子”,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她挖出来。

    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来无踪去无影地不留下蛛丝马迹呢?肯定是什么重要环节出了问题。“名气响得很远,连我都……”说明来客的住家地址,距此较远。下雨天行动不便,不可能冒雨走较远的泥浆路,所穿外衣一定是这附近当地人家所提供的。所穿一双新布鞋的白边还清晰可见,更说明没走多远烂泥路,布鞋也应该是当地人家的。送她们离开时仍然在下雨,所拿的书就要避免被雨淋湿——隐藏起来。由于附近没有学校等爱好书籍的人士,唯庶盶处有不少书籍当不属于什么秘密。那么,一个大姑娘也不太可能拿着一本书四处张扬,那无疑会暴露她的行踪或内心世界。如此,拿着一本书的线索,几乎不可能存在。

    同路前来的另外俩个女孩,她们之间应该十分熟悉,甚至可能来自同一地方,如果能够找到其中的一位,也就能够找到她。但是,对于另外两个女孩,自己更是一无所知,甚至连见到人还不一定认得,最多也只能是三个女孩曾经同路的线索。此外,远地亲戚可能多年没有走动而缺乏了解,打听起来的难度可能更大,或许还要逐一排查而费时费工。细推敲,穿着别人衣、鞋的远客,冒雨步行超出半小时的可能性并不大。她那天穿的布鞋,鞋底浸湿不多,更加表明未曾远涉稀泥路。因此,她们当天落脚的人家,最多涉及两家,甚至最有可能是距此几分钟路程的一家。

    3.08

    当地人家提供衣、鞋最容易了解,就从衣鞋开始。如此细致的调查了解,再依靠他人完成,是很不现实的。看来,只有自己直接出面才行。为找一个姑娘,再遮遮掩掩,显然是行不通的了。那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自己就是看上了一个姑娘并决心找到她,又有什么可笑的呢?她情我愿,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又有啥颜面放不下呢?再者说,外面的传言已经到了家喻户晓地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