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_第16章汉军持久战略屯田五十万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汉军持久战略屯田五十万亩 (第1/2页)

    听到这里,连杨仪都没法反驳了。

    李衡继续说道:“擅自把全部的粮食拿出来,是我的不对,我应该跟父亲说一声,如果他知道缘由,一定不会反对。”

    说到这里,诸葛亮终于说话了,他淡淡说道:“此事是你家事,我们就不多问了。”

    诸葛亮心如明镜。

    李如寄并不是有公心之人,李衡真要是跟他说这件事,他必然不会答应。

    这也是人之常情。

    粮食是非常宝贵的,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就这么全部拿出来,确实为难人。

    李衡为了做事,没跟李如寄商量,直接全拿了。

    这种行为,在诸葛亮这些年的治国中,遇到的数不胜数。

    在诸葛亮看来,程序上有问题,结果上是好的。

    诸葛亮以法度治军,做到上传下达,军令畅通,自然极其重视程序。

    但诸葛亮又知道,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完成结果。

    那么当完成了结果,而没有遵从程序的时候呢?

    这就对上级领导有要求了。

    李衡说道:“此事虽小,但却也能引申到诸多事务上,下级官员自作主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若其他官员纷纷效仿,岂不是乱了法度?”

    本来不准备再继续过问这件小事的诸葛亮,倒是有些惊讶,没想到李衡还能延伸到吏治上。

    杨仪说道:“吏治极其复杂,并非济安你一句遵循法度,就能治理好。”

    “杨长史所言极是,整个官僚的治理,需要法度统一调令,也需要下级在统一调令中灵活处理,更需要法度以外的条文补充,例如当下级面临的实际情况和上级规定的有冲突,该如何执行,条文的补充应该鼓励下级有一定的自主权尽快办事,有了好的结果当赏,若是没有好的结果,下级承担所有责任。”

    费祎面色一动,未料到李衡这年纪轻轻,居然还知道这些?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其中的利害权衡却牵涉到多方。

    李衡又补充道:“但有一点例外!”

    诸葛亮问道:“什么例外?”

    “军中例外。”

    “为何军中例外?”

    李衡又道:“凡军中事务,当严谨行事,不可随意自作主张,即便军机在前,有获胜把握,亦不可能随意出动。”

    这一次换诸葛亮亲自问了:“为何?”

    李衡答道:“军中无小事,诸军不听调遣随意行动,这一次获胜,若受赏,下一次必有人效仿,下一次未必保证获胜,下下次亦未必保证获胜。”

    这句话一下子就击中了诸葛亮的内心。

    这和他的理念简直不谋而合。

    实际上历史上的名将,基本上遇到过这类问题。

    例如岳云有一次擅作主张,打赢了金军,回来却被岳飞惩罚了。

    李衡继续说着:“我汉军在人数上弱于魏国,取胜之法,绝不是一两场局部的胜利,那种小胜,对我军毫无意义……”

    “我提醒你一句,你的职位是织染署丞。”杨仪打断了李衡的话,“你没有打过仗,也没有治理过州郡,纸上谈兵谁不会呢?”

    李衡连忙说道:“杨长史教训得是。”

    杨仪继续说道:“做好该做的事情,不要想其他的。”

    “是是。”

    一边的李如寄捏了一把冷汗,这小子这几个月怎么老是谈一些奇奇怪怪的轮调?

    连拿家里的粮食,都能延伸到国家大事上!

    诸葛亮问道:“济安,这曲辕犁现在改造了多少了?”

    “丞相,已经改造了至少三百有余。”

    诸葛亮不动声色,心中却颇有些惊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