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_第13章 当头一棒(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当头一棒(2) (第1/2页)

    崇祯14年1月10日,乾清宫

    当周铉说出朝廷大臣大多数都是庸官、奸臣时,崇祯有些很生气。

    教训完了周铉后,崇祯私下又认为自己说话过份了一点;

    毕竟是自己的二舅子,人家又是来捐银两的。

    这时候,崇祯又想起了前几日的担忧,那就是杨嗣昌剿灭流寇的事情。

    如果剿灭成功,那下一步可真是中兴有望。

    当然,这只是他的想法。

    即使真的灭掉了张献忠,后面仍旧滔天骇浪等待着他和他的大明朝!

    于是,崇祯缓和了口气,问道:“内弟,你对流寇的情况了解吗?

    能够借助神人的方法,替朕分析一下何日能够剿灭流寇?”

    周铉这次认为真正发神威的时候到了,他连忙说道:“回皇上,可以得出结论。但恕臣大胆,这些结论不太好!”

    崇祯本意是想听好消息,一听周铉这么说,马上脸色变差!

    于是,他急切问道:“朕恕你无罪!什么结论?”

    周铉回答道:“回皇上,臣弟以为这次剿灭流寇会失败,而且中原大城池有危险。”

    崇祯生气了,他大声地呵斥道:“内弟,你这分析错得太远了吧!

    开封、洛阳城池高深、固若金汤,流寇被围堵得四处逃窜,怎么还有实力去攻打大城池?”

    周铉心平气和地说道:“回皇上,按照往日,的确如此。

    但这流寇有好几波,大明官军围剿献贼,还有闯贼。

    闯贼有可能会趁机起事!

    他有可能趁朝廷精锐官军去湖广、四川围堵献贼,在河南起事。

    这二个月天寒地冻,朝廷军队救援有困难。

    如果闯贼下定决心攻打防守相对薄弱的洛阳,那么就会有危险。”

    听到周铉这番理由,崇祯仍旧不高兴。

    他内心认为周铉的分析牵强附会,甚至胡说八道。

    但转眼一想:马上要过年了,而且这次周铉也只是分析,何必弄成这个样子呢?

    毕竟周铉也捐献了20万两银子。

    于是,崇祯换了一个心情,就当放松放松。

    他脸色恢复到正常状态,说道:“朕听你姐姐说,臣弟诗做得不错。

    上次那首《竹石》不错,还有这样的诗词吗?”

    周铉打趣说道:“回皇上,这作诗可不容易。臣弟试试看!”

    随后,周铉像老夫子一样,摇了摇头,然后说道:“皇上,有了。

    这也是臣弟在家做的,诗名叫《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为民,洒去犹能化碧涛。”

    崇祯笑着问道:“内弟,这首诗很豪气,不错!你想表达什么想法?”

    周铉拱手道:“臣弟希望用满腔热血,为大明老百姓做点事情!

    更为皇上分忧,为大明尽力!”

    崇祯这心里还是为这些言语感动不已!

    看周铉的年龄、行为和话语,崇祯当然会初步认为周铉眼光不行、判断能力不行、言语过于大胆、礼仪上不够。

    但是,他还是很认可周铉的忠心,只是认为这年轻的二舅子需要进一步磨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