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之风起凤鳞_第二卷 行路难 第四章 地头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 行路难 第四章 地头蛇 (第1/3页)

    正月十七,子时正二。

    龙舒县,汤宅。

    汤家一门老小十三口人的尸首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宅院正中间,几名青鸾卫力士举着火把守在这一排尸体旁,火光照耀着尸体的面庞,让本就未曾合眼的一众尸首显得更加诡异。

    吴海浮默默地打量着这些尸首,脸色铁青的李三辛背负着双手站在他的右边,在两人身后,包括沈追在内的一众总旗、小旗都沉默地低着头,噤若寒蝉地陪在两位主官和仵作们在此验尸。

    死者里除了汤和的父母、妻子和妾室这些亲眷外,还包括了躺在汤宅内的五位丫鬟、三位家丁和一位管家,他们全都是自缢而亡。再加上汤和这位主人,汤家一十三口全都在这里聚齐了。

    真是一家人就要走得整整齐齐。

    在场的青鸾卫们脸色都相当难看,任谁都能看出来,这是一起灭门惨案,还刚好是十三位死者。

    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加深,近百余年来逐渐兴起一股西学的浪潮,西学的盛行,使得中原大地产生了诸多变化,小到大时辰和小时辰,大到铁甲舰的改良。除了取长补短的学习交流之外,也将西方的一些习惯搬到了东方。

    就比如对“十三”这个数字的忌讳。

    在圣廷的传说中,无上意志在人间的化身有着十二位门徒,无上意志的人间化身在受害前曾和自己的十二个门徒共进晚餐,也就是圣廷故事中著名的“最后的晚餐”。

    在这顿晚餐中,第十三个门徒出卖了无上意志,他为了三十块银币的报酬把无上意志出卖给了当时的世俗国家,最终导致无上意志的化身被世俗军队逮捕,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受尽折磨而死。

    从此,“十三”这个数字的“恶名”便在圣廷国家中传唱。

    其实“十三”被如此仇视是完全的冤案,之所以说那位背叛的门徒是第十三位使徒,是因为那位叛徒在出卖无上意志后不久便凄惨痛苦地死去了,无上意志只能又选出了一名使徒,这位使徒才是实际上的第十三名使徒。

    但是出卖者理应排在最后,而那位叛徒在使徒中的排名数字也被信徒所遗忘,所以只能将错就错,将那位叛徒视为第十三位使徒。

    西学的传播,使得大玄沿海的部分民众都沾染上了一些西洋的习惯,其中就包括了仇视“十三”这个数字,他们会刻意避开一切有关“十三”的东西,更不会在家里养上十三口人。

    很显然,汤和这个“天廷”妖人并不怎么相信“十三”的故事。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太上道祖五千言中有云:“十二为地数,周而复始,十三则相天,由地而天。敝而新成之象。此为诸子。十为天数,周流不息,十而有三,由天而道。复本还源,开辟成真之象。此为太上。”

    在道门中,“十三”不光不是灾厄的象征,反而还有些吉祥的寓意,传说玉京各坊中的第十三排房屋都会更容易卖出高价。

    巧合的是,沈追正好是龙舒县百户所内的第十三位小旗。

    是像圣廷故事中的那位第十三位门徒一样因为背叛而惨死街头,还是会像道门中的吉祥寓意一样官运亨通,就全看今天晚上百户大人他们怎么处理汤家这十三具尸首了。

    想到这里,沈追不由得将目光转移到了院子后方,只见一位约摸二十五六岁的女子正被众星捧月般地围在一群道士中间,那女子身着广袖、对襟系带的正装鹤氅,头戴对应五品道士的混元巾,手中把玩着一柄合起的折扇,那张未施粉黛、容貌出众的脸上仍留有倦意,正眼神不善地打量着院子四周的环境。

    那位正是龙舒县本地道观天心观的观主,出身太平道沈家的五品执事道士沈玉华,表字参宿。

    道门的宫观分为四级,分别是:县观、府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