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九六_第二章 奶奶家差不多是个狗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奶奶家差不多是个狗窝 (第1/2页)

    “阿(a四声)的(de二声),阿(a四声)尼(ni)。”奶奶叫着我和妹妹,让我们起床去上小学,喊我们起床总是那么亲切。

    用的是当地话,意思是阿大,阿二。

    到现在,奶奶见了我还是喊:“我们家的阿大来了,来来来,坐一会。”

    坐着的是房前院子。

    奶奶家在桥种些花花草草的,平日里晾衣服也都是在这里。

    听说以前是地主家住的地方。

    现在已经破破烂烂的了,支撑房子的柱子也被白蚁啃食,几乎是危楼,原本宽敞的房内被杂七杂八的东西堆满,其中有老爸在我读幼儿园时骑的永久牌自行车。

    前面有一条横杠,能坐人,小时候我就坐在这里,被爸爸带着去很多地方。

    现在爷爷奶奶老了,已经走不动,坐车也会头晕难受,去别的地方看看,哪怕是市里都不可能,更何况是去北京这样的地方。

    爷爷一直念叨着去北京的事情,说开国大典就是在北京举行的,那个时候北京还不叫北京,叫北平,天安门广场去了几十万人,还都是起早贪黑走着去的,就为了能赶上见一见那热闹的场景。

    说着说着……

    又说年轻人就该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有时间多出去走走。

    说着说着……

    又说到别的地方去。

    我一直听着点头:“嗯,嗯。”

    或许是有些敷衍,可总比连敷衍也不愿来的人要好。

    兄弟姐妹多,矛盾就多。

    爷爷常说,兄弟姐妹之间要团结,又讲起筷子的那个故事,没错,如今老人要的热闹无非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

    五世同堂,我觉得有点难。

    因为现在都晚婚,不像以前十几岁就成亲了,爷爷奶奶的奶奶那辈还裹着小脚,逃难的时候挑着一个扁担,一边挑一个竹筐,筐里就放着不会走路或是走不动路的孩子,跟着别人一起跑。

    年轻人只管自己跑都跑累了。

    而这样一个裹小脚的妇女还要肩负着两个孩子的重量,不敢落下别人半步,脚上的伤没有一天是好的。

    在那个年代,养大孩子不容易,所以他们觉得养大孩子就已经对孩子很好了。

    可是偏心,会让一切发生改变。

    爷爷奶奶的孩子活下来的是五个,第一个是男孩,但身上有残疾,后面三个都是女儿,最后一个就是我爸,排行老五,人高马壮,别人都叫他阿五。

    开小灶这种事情,都是在奶奶身上。

    开给老爸的。

    爷爷一向抠门,就是舍不得花钱。

    可以说是省了一辈子。

    从来不坐三轮车,有退休工资都是存进银行,平常不买什么东西,吃碗馄饨都要把汤给喝干净了,七老八十有一次还骑着自行车来回市里,奶奶骂他,他就说出去到市里玩一会。

    但是,以后没有走那么远了。

    骑不动车后就会每天走路散步,就是这样省了一辈子。

    不知道是要干什么。

    钱就是用来花的。

    奶奶和我说起过,给老爸买糖买饼吃的事情,别的孩子没有,就老爸有。

    就是开小灶。

    当然这开小灶的话是爷爷说的。

    奶奶理直气壮说她只是在疼自己的儿子,自己掉下来的肉当然要疼。

    爷爷就说奶奶,奶奶以此为荣完全不听,被爷爷说的时候也是满脸笑容,爷爷也就只是说说,爸爸是被奶奶惯坏的。

    爷爷总是这么说。

    而奶奶不听。

    我从肯德基出来带了奶奶爱吃的红豆派,奶奶马上笑着去把屋里的爷爷喊出来,拿着红豆派打开后递给爷爷,口气不善:“吃,阿大买来的。”

    “哦,好好好。”爷爷看着奶奶手里的红豆派不去接,抬头推脱道,“你(nue)吃(qie一声)你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