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龙魂之锦衣帝国_第十三章 针锋相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针锋相对 (第1/2页)

    刘伯温看着伐天,指责道:“若无真凭实据,切勿胡言。诋毁朝中大臣那可是大罪,你不怕杀头吗?”

    伐天豪言壮语道:“生亦何欢,死亦何惧!若是被奸人所害,那才是千古奇冤。”

    “党派之争,此消彼长,你胜我败,乃是常有之事。”刘伯温想到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事情,不禁有些担心自己的下场了。

    屋外的树枝被狂风吹得沙沙作响,屋内的烛火也忽明忽暗,摇摆不定。

    伐天眼神如刀,话锋如箭:“恐怕不只是想分出胜败那么简单吧!大人,依我看他们是想赶尽杀绝,不然也不会如此步步紧逼,置之死地而后快。”

    “老夫乃大明开国元勋,谁敢置老夫于死地?”刘伯温一代开国军师的威严,掷地有声。

    在刘伯温不怒自威的气势下,伐天的气场毫不逊色,不紧不慢的列举道:“前有韩信、后有岳飞,功高盖主而死的功臣,比比皆是。”

    刘伯温哑然失笑道:“功高盖主?老夫为皇上殚精竭虑,死而后已,足下是不是张冠李戴了。”

    “不然。”伐天依旧是侃侃而谈,将当年的事迹一一列举出来:“当年龙湾之战,陈友谅率十万大军压境,我军所有将领都主张撤退或投降,包括当今的皇上;只有您一人洞悉天下局势,分析利弊,以一人之雄辩,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坚决主战伏击陈友谅,最终大获全胜,才有今日开立新朝的局面。这是皇上想做而没有做到的,在主君看来无异于功高盖主。”

    刘伯温毫不客气的训斥道:“强词夺理!身为谋士,出谋划策乃理所应当,足下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伐天不顾刘伯温训斥,继续说道:“至正二十三年,‘小明王’韩林儿在安丰告急,前来求援;是大人力谏皇上不能去救自己的主上,一来,可以让韩林儿这个无用之人自生自灭,二来又可以让皇上避免弑主的恶名,从而取而代之,一举两得。但皇上并未采纳,仍出兵救主,救了韩林儿。事后又证明大人您是对的,皇上最终还是杀了韩林儿。”

    朱元璋起初是跟随‘明王’韩山童起义反抗元朝,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称‘小明王’,韩山童死后,韩林儿自然就是朱元璋的少主了。

    朱元璋杀害自己的主上韩林儿,虽然不为众人所知,但分析其中利弊,不难猜到事情的真相;毕竟朱元璋的江山是他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才打下来的,怎么可能拱手让给一个毫无作为的毛头小子呢?

    刘伯温知道此事是有些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心中有一点惭愧,掩面咳嗽了一阵,又冷冷道:“哼!足下休要再说此等无中生有之事。”

    “真的是无中生有吗?如果当今皇上有朝一日也身处韩林儿之境,他会不会担心中丞大人也做同样的决策呢?”伐天轻描淡写的说着,眼神却锐利的看着刘伯温。

    是啊!如果朱元璋也身处绝境,他会不会担心刘伯温又力谏新主,让其见死不救,从而让新主取而代之。

    这时,水壶里的水沸腾不止,不断发出刺耳的噪声;屋外的树枝也随狂风而摇摆不止,屋内的烛火也被风吹灭。

    “放肆。”刘伯温目光如炬,气势如虹的喝斥道:“你如此挑拨,意欲何为?”

    “挑拨?”伐天摇了摇头,躬身一拜,敬重的说道:“晚辈只是敬佩大人,一心为大人着想而已。”

    刘伯温不屑道:“哼!足下花言巧语,是在嘲讽老夫吗?”

    伐天继续苦口婆心的说道:“伐天不敢!只是如今圣心难测,又逢奸臣当道,实在是时局于大人不利啊!还望大人尽早谋划应对之策。”

    虽然伐天是在同情自己的处境,但为人谨慎的刘伯温担心他别有用心,于是目光如炬,气势汹汹的射向伐天:“哼!胆敢妄论当今皇上,如此心怀不轨,你就不怕我向锦衣卫告发,让你顷刻间就身首异处吗?”

    伐天抱拳坚定道:“晚辈死不足惜,但是如果大人因为皇上的猜忌而蒙受不白之冤,那晚辈才是死不瞑目啊!”

    刘伯温觉得伐天不是为了同情自己所受际遇不公而来,更不是为了攀附自己而来,隐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