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_第十四章 真正脱贫致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真正脱贫致富 (第1/2页)

    刘岩说完,看着范岩平接着说道:“爹,您告诉我,咱们源平目前还有多少适龄儿童没上小学?”

    “将近三分之一。”

    “什么原因?”

    “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自然村,太分散,路途太远。

    孩子们没法当天来回,学校又没有办法解决学生住宿问题。”

    “我再问您!现在的源平小学有几位老师?”

    “专职一人,其他两位都是兼职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源平小学是1973年建立的,三年了,如今还只有小学一、二、三年级。

    接下来,如果要设立四、五、六年级,您考虑过没有?师资的问题,教学设备的问题怎么解决?

    如果这些条件跟不上,那些高年级的学生,就得像丽莉当年那样,走三十多公里的路,到长源公社的小学上学……

    还有卫生站,爹,目前源平卫生站只有一个赤脚医生跟那位老中医,只能解决头疼脑热和磕磕碰碰的问题。

    但是遇到大病,还得走几十公里上公社卫生院。”

    “是啊!”范岩平沉重的点了点了。

    “所以,首先只有解决了钱的问题,源平才有可能解决交通问题,才有可能提高办学和医疗的条件。

    而且,只有交通、教育、医疗都上去了,当地生活条件才能真正提高,才能吸引像丽莉这样的中学毕业的回乡青年到源平来。

    这样一来,源平的人口素质,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再想想看,如果有一天,咱们源平的社员看病,不用走几十公里到公社卫生院。源平有自己的中学,或者九年制学校,每个自然村的孩子都能就近上小学。

    而且源平到公社有跑汽车的公路,每个自然村有跑手扶拖拉机的机耕路。

    到那个时候,咱们的源平才算是真正脱贫和富裕……”

    “刘岩,你描绘的蓝图确实很美,很诱人。可是……”听了刘岩这么一说,范岩平一脸写满了不可思议。

    他为自己女婿的转变感到诧异。同时也觉得,这谈何容易啊?!

    “可是什么?爹,我知道你的顾虑。世上无难事,我相信这个蓝图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实现。

    当然,光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我的能力是有限的。

    我需要得到您的支持,需要得到整个源平老百姓的支持。

    所以,今天我才来找爹商量。

    爹,反正招工回城对我来说,是铁了心不走了。

    我想好了,不能像之前那样吃软饭混吃等死,我想实实在在为源平生产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需要得到您的支持!”刘岩用期盼的眼神看着范岩平。

    ……

    听了刘岩的一番话,范岩平沉思片刻后,抬了抬手,轻咳了一声:“刘岩,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这件事情,我会支持你的,咱们源平最不缺的资源就是竹子。你还记得马德山吗?”

    “谢谢爹,我怎么能忘记呢?源平知青这些年开辟的山林,可都在马德山呀。”

    “那你还记得马德山上的百丈岩吗?”

    “忘不了,我曾经和周海洋在马德山看林苗,呆了半年多时间,就住在百丈岩原来的中殿里。

    丽莉和林楠,都去那儿看过我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