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对话五脏_第三百九十五章 香饽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五章 香饽饽 (第1/2页)

    “陆九,把脉机器人用的怎么样了?”

    一大早,魏正先便打来电话。

    陆九笑道,“还不错,很多患者反馈都挺好的,单单用作体检的话,这个机器人的功能足够了,您那边呢?”

    魏正先道,“跟你一样,情况差不多,既然使用起来还算不错,那我就让应会长通知科研人员,让他们实现量产,到时,我们来统一采购。”

    “你需要多少台?”

    陆九顿了顿,“一台的话,价格多少?”

    魏正先道,“因为咱们也给他们提供了数据以及指导意见,所以采购的话可以用最优惠的价格,一台把脉机器人算上成本、运费、维护等等,差不多要四十多万,你就按五十万一台算吧。”

    陆九道,“那就订二十台。”

    二十台,一千万。

    四五年内基本上就能回本,往后就是纯赚。

    魏正先笑道,“那我就凑个整,订八十台。”

    金陵人口几千万,八十台对他们来说,也是属于供不应求。

    不过,八十台也是四千万啊,魏医堂业务不少,对这方面的投入,一开始也不能过多,否则怎么布局分堂呢。

    “对了,我听魏医学堂的人说,伱搞了个乡村医生计划?”魏正先问。

    陆九笑道,“您知道了?”

    魏正先道,“想不知道都难啊,就连我魏医堂的医生,有不少年轻人都想跑到你们医院去学习,到时候回家开医馆,你啊,脑子里总是能蹦出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点子。”

    “不过这个计划我很看好,乡村医生,才是中医的未来。”

    魏正先又如何不知道医疗集中化的弊端,但西医主导下的医疗模式,必然会走向集中化。

    因为西医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如果不集中化,很多工作是没办法开展的。

    但医疗集中,意味着风险集中。

    就像城市化后,超大型城市出现,看似繁荣,却极为脆弱。

    随之而来的就是人被物化,生存成本增加,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等等。

    完美诠释了“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医疗集中化,唯一能破局的便是中医。

    因为中医完全可以不受大型仪器设备的束缚,所需要的银针草药,其价格也远没有仪器设备昂贵。

    这种情况下,中医就可以自主选择医疗器械,而不是被医疗器械选择。

    当然,做人做事,都得两条腿走路。

    医疗集中化有其优势,乡村医生也有其优势。

    前者扎根城市,后者扎根农村,大家互帮互助,这才是一个平衡的格局。

    只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医疗过于集中化,乡村早已没有了任何医疗条件,所以才要加强乡村医生的培养。

    陆九的这个计划,无疑是填补了空缺,也为中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尽管他个人的力量还很微薄,但作为第一个将计划提出来的中医,并且还予以实施,就凭这一点,陆九在中医的发展史上,便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您要不要参与进来?”陆九笑道。

    “我就不抢你风头了,而且,魏医堂块头虽大,论培养中医的模式,也是远不及你陆九中医院的,更何况,这种事必须得树立一个领头羊,多了,就差点意思了,不过魏医堂可以不断地给你输送人才,我可是很期待陆九中医院未来能成为华夏的中医圣地,哈哈哈。”魏正先笑道。

    魏正先很清楚,江汉作为中医药的试点城市,本身就被上面所关注。

    与此同时,陆九中医院刚刚兴起,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所以在接受新规章制度这方面,它们拥有绝对的优势。

    魏医堂不同,它发展的时间太长了,很多方面都需要平衡。

    哪怕魏正先支持乡村医生计划,也很难像陆九那样落地。

    毕竟能到金陵来,还想加入魏医堂的医生,就不太可能想去小县城发展。

    与其如此,倒不如全力支持陆九。

    一旦陆九中医院的模式兴起,并且还被国家关注到。

    那对中医整体的发展格局,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就多谢魏老了。”陆九道。

    “行,我先去跟他们沟通事宜,下次再聊。”魏正先挂断了电话。

    陆九放下手机,心里也在计划着别的事。

    把脉机器人这东西,陆九觉得不能只放在医院里。

    二十台应该要合理规划一下。

    比如,在各个学校放一台?

    让学生们也体验一下。

    现在五脏漫画已经走进了校园,大家对中医的知识不再陌生,那么把脉机器人入驻后,就可以让知识转化为常识。

    在机器人不断地熏陶下,孩子们对中医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