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对话五脏_第三百九十七章 陆氏医馆传承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七章 陆氏医馆传承人 (第1/3页)

    时光飞逝。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

    陆九中医院在这五年间,发展极其迅猛。

    江汉人民医院和江汉中医院,也彻底退居二线,成为了陆九中医院的手术基站和检查基站,不过他们的规模,却也因为陆九中医院而提升了不止一倍。

    这五年来,在陆九中医院的努力下,卫健委统计筛查的江汉市人民大病重病人数,也是急剧下滑。

    据悉,2024年,江汉市大病重病人数有3821人,对于一个只有七八十万常住人口的县级市,这个比例不算高,却也不低了。

    要知道,一个三四百万人口的城市,平均大病重病人数,也只有一万多人。

    但是五年过去后,卫健委再次进行统计筛查,发现大病重病人数,居然仅仅只有841人。

    这五年来,死于大病重病的人,有778人,其中仅有16人死于陆九中医院。

    并且这16人,原先就在各大医院就诊过,只是最后迫于无奈去了陆九中医院,以他们就诊到死亡的时间来算,其实也压根算不到陆九中医院头上。

    到目前为止,根据卫健委的统计,还没有一个大病重病的患者,在陆九中医院长期接受治疗后,出现死亡的病例。

    这几项数据无疑是佐证了陆九中医院不仅拥有预防大病重病的能力,还能够有效扼制大病重病恶化。

    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口碑与数据的双重效应,都使得陆九中医院成了江汉市的医疗界扛把子。

    以至于,在这五年里,江汉市的老百姓们,连生活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有些病也不是一定要吃药,轻微的缺营养也并非是件坏事,觉睡不好是一切疾病的开端,情绪是致病也是治病的关键。

    慢慢的,大家得病的次数少了,但是去医院的次数却多了,甚至有很多人已经不再排斥医院,不再排斥检查。

    他们更乐意在病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找医生赶紧解决。

    甚至有些人在听多了中医的讲解后,自己也学会了一些调理的办法。

    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会定期去医院把个脉。

    反正也要不了几个钱。

    如此,江汉市在医疗这一块的税收,不减反增,甚至比以前还要高了,但是因病致贫的人却越来越少。

    医疗,再也不是以前那种逮住一只羊,就使劲地薅它羊毛的模式了。

    “陆九,今天要送一批孩子离开吧。”

    院长办公室。

    黄傅生近前,笑眯眯地看着陆九。

    “是啊,五年一转眼就过去了,真快啊!”陆九道。

    乡村医生计划启动的那天,陆九就想到了今天。

    不过五年的同事情谊,如今要分别,多少也有些不舍。

    “时间这东西,本就抓不住,稍不注意,半辈子就没了,所以啊,趁着还有干劲的年纪,为后人多做些事,就成了我们这帮老家伙唯一的心愿,结果,你小子居然做的比我们还好,哈哈哈。”

    “我啊,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就是当初在选试点城市的时候,挑了江汉。”

    黄傅生嘴角完全压不住,他的喜悦全都嵌进脸上的皱纹里。

    陆九道,“我也挺好奇的,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江汉呢?”

    黄傅生道,“我祖籍就这。”

    陆九惊讶道,“您还有这层关系?”

    黄傅生笑道,“很久远了,我本人出生在南河省,一辈子没来过江汉,跟你们这的曹禺挺像,当初让我们选地方,而且必须是县级市,我就毫不犹豫选了江汉,也算是为我祖上做点事吧。”

    原来如此。

    “院长,黄老,他们都已经到会议厅了。”护士敲了敲办公室的门。

    “走吧。”黄傅生道。

    陆九起身,与黄傅生一道走出办公室。

    不多时,二人便来到了会议厅。

    会议厅中,大部分医护人员都在场,坐在第一排的,赫然是那些参加了乡村医生计划的中医。

    他们看到陆九和黄傅生到来后,立刻停止了交流,正襟危坐。

    “老师,你先吧。”二人走到最前面,陆九侧身让黄傅生先发表讲话。

    今天是陆九中医院给这批乡村医生送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