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_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岳嵩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岳嵩山 (第1/2页)

    新朝气象万千,节用民力,皇后的出巡仪仗亦出奇地精简,令道路两侧围观的百姓交口称奇。

    吕雉一行,轻车简从地自洛阳城外龙门伊阙而出,沿三鸦道一路南下,经三鸦谷,过了鲁阳关,便来到了南阳郡内。

    这条路线本是先秦楚人北上中原各国的必经之路,而位于鲁山县的鲁阳关,是洛阳的南大门,是荆豫途中的冲要,亦是战国时期楚国与中原诸势力北上南下的军事要塞。

    其时,为了防御魏国等诸侯国南下,楚人沿着伏牛山脊修筑长城,而鲁阳关,正是楚长城北段的唯一门户。

    吕雉向车外望去,窗外阴雨绵绵,空气中有一股潮湿的寒冷气息,还夹杂着零星小雪。

    此时战乱初定,自洛阳至鲁阳关沿途并没有什么较大的繁华市镇,举目所见,只有黄褐色的农田,与田间隐约可见的劳作农户。还有远处山脊上时隐时现的、蜿蜒绵长的楚长城。

    上一次车出鲁阳关,是何时来着?

    她实在记不清了,前世的她钟爱中岳嵩山,曾多次前往,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便是在证圣元年,也就是改唐为周后的第四年。

    那一年似乎发生了很多事,她调兵遣将,派出朔方道行军总管王孝杰,出征后突厥,大获全胜,后突厥默啜可汗率众归降。

    犹记得,那时自己喜出望外,给他封了个好听的名头,唤作归国公。

    依稀也是在同一年,自己带着文武百官、众多藩夷酋长与浩大的仪仗,从洛阳神都出发,去嵩阳,登嵩山,封神岳。

    ***

    此时山中薄雾弥漫,她纵自车中极目远眺,却依旧望不见雄伟的嵩山。

    眼前的嵩山望不见,但心中的嵩山却格外清晰,回想当初,上一世的自己执意封禅嵩山,多少也有点意气之争。

    毕竟,早在封禅嵩山之前,她曾以唐高宗之亚献的身份,伴高宗封禅泰山,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参与封禅大典的女性。

    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中岳嵩山,峻极于天,居四方之中,是风雷所起、霜露所均之地,是位于中原正中心的佛教名山。

    三十年前,她是封禅大典的亚献,三十年后,她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位女皇。

    她不愿再去泰山,却偏要独树一帜,偏要独出心裁,她配得起嵩山,嵩山也配得起她。

    既然叽叽喳喳的噪音不绝于耳,说什么牝鸡司晨,女性掌权是不祥之兆,女性主祭更会于国不利,那么,就让上天来证明,这九五之尊的位置,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封禅当日,七十三岁的她乘着玉舆登上了嵩山顶峰,祭天禅地,亲手将刻着祈祷之辞的金策封于玉检中,以银绳圈圈缠好,埋于封祀坛中。

    随后,她颁诏大赦天下,令全国人会饮九日,命天下百姓免交当年租税。

    她依稀记得,宣读完诏书后,众臣山呼万岁之声震耳欲聋,太室主峰的峻极峰顶忽拨云见日,倏然山风吹散薄雾,太阳洒下万丈光焰,她俯视着清癯巍然的山脊,胸中绝无仅有的一丝积郁荡然无存,只余豁然开朗。

    从那以后,她便也大彻大悟了——

    什么千秋功过,任世人评说去吧。反正,自己记着,老天记着,百姓也记着呐。

    ***

    南阳郡守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