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柱国_第242章 顶格封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2章 顶格封赏 (第1/2页)

    李崇道不清楚李孝恭和程知节为何会走到一起,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这样的军事议案。

    但当他听到慕容顺这个名字的时候,一切就都清楚了。

    从慕容顺到赵德言,李世民似乎都想要师出有名,李崇道对此其实并不太理解。

    突厥人打从隋朝开始就兴风作浪,与李唐打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且突厥人曾经趁着玄武门的变故,倾巢而出,兵临城下。

    虽然被尉迟敬德打退了先头部队,甚至连执失思力等大将都被大唐所俘,但最终还是打到了渭水河边,如果突厥坚持到底,不惜一切代价,说不得最后能拿下长安城。

    然而都已经打到长安城了,竟然签订了渭水之盟,就这么退兵了,这本身就不是个合理的事情。

    或许李世民在渭水之盟里与颉利可汗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才需要一个“正当”的名义来对突厥人用兵。

    这个约定可能决定着突厥人的存亡,或许是李世民和颉利可汗之间的秘密约定,李崇道也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李世民今日算是达到了他的目的。

    打仗需要人力财力物力,需要庞大国力的支撑,多少王朝就是毁在了兵灾之中,唐朝这才刚刚好起来,如果外部战争不断,百姓就过不上好日子。

    所以很多文臣其实很反对战争,只是想着休养生息,使得大唐朝繁荣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

    但李世民刚刚才诏令天下,要减免百姓的赋税,这也使得李孝恭和程知节的提议再没有任何阻碍。

    文官们认为打仗会损害百姓的利益,那我先减免百姓的赋税,文官们哪里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接下来的议题都围绕着这个问题在进行,李崇道捧着宝函,有些昏昏欲睡,毕竟他在牢里过得不算好,朝议对他而言就像回到了课堂上一样,拥有着催眠的作用。

    “李崇道,你可有什么建议?”许是怕李崇道在金殿上打呼,李世民还是点名了李崇道。

    李崇道也有些尴尬,虽然李世民确立了“入仕者皆带散位,谓之本品”的官制,也就是说,散官阶已经成了官员本身的品阶。

    但朝散郎身为八郎八尉之一,如果没有职事官位,是没资格参议朝政的。

    换做别个,这个时候就该明哲保身,皇帝让你提意见,并不一定真的需要你的意见。

    因为这些个文武百官,都是经历了战争的,李崇道却不过是个长安城中出生长大的市井小儿,又能有什么有价值的真知灼见?

    李崇道虽然没有政治觉悟,但情商该是有的,他也知道李世民只是为他刷一刷存在感,但有个事他却不得不提。

    因为他与尉迟墨,或者确切来说,与尉迟敬德还有个约定。

    “臣确实有个不成熟的建议……”

    “不成熟那就不要说了。”李孝恭生怕李崇道再惹祸,也顾不得朝堂纪律,急忙出声提醒。

    李世民却抬起手来,呵呵笑道:“年轻人有朝气,敢想敢做,不成熟的建议未必就不是好建议。”

    收到了李世民的鼓励,李崇道还是咬牙,硬着头皮道:“臣以为,吴国公尉迟敬德曾在渭水一战痛击突厥奴,还俘虏了好些敌将,此战该召回尉迟敬德……”

    大唐朝从来就不缺猛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