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三国行_20.攻其不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攻其不备 (第1/2页)

    曹操阅叛军书信后,乃走上城墙斥骂黄巾叛军一顿。

    然后,他又在众将士面前表明立场,誓死而战。

    如此,稳定军心。

    但是,曹操不愧为乱世之奸雄。

    他回到中军大营,又令亲信心腹将领集结,并授计曹仁,率步骑一千,出城与黄巾叛军首领假谈判。他又命夏侯悙率骑兵出城,尾随曹仁而去,把握战机,伏击叛军。

    然后,他亲率步骑兵三万,待曹仁得手,便掩杀过去。

    他为求胜,竟然不择手段,利用谈判设下圈套,与黄巾军昼夜交战。

    但此战,曹操多有擒获,终于解除寿张之围。

    此后,曹操常与黄巾军昼夜会战。

    ~~

    曹操虎将多。

    黄巾兵卒多。

    双方互有死伤。

    但田豫常奉命率红马义从而来,仗着马快,冲乱黄巾叛军,并给曹操送些钱粮和医药。

    如此,黄巾叛军打的十分辛苦。

    而曹操则有钱有粮有药,虽兵少而不惧黄巾叛军。

    当然,曹操能看到的是田豫率骑兵冲杀黄巾。

    他没看到的却是程昱、张泰率步兵趁机收降黄巾士卒及老人妇孺,并押解而走。

    因李白那边的朝廷小,所以,急需人口支撑。

    ~~

    寿张之战,东平其它县都没有派兵来救寿张城。

    这也是东平国众将士,认真执行鲍信坚壁之策。

    如此,数月里,黄巾军只能在乡野横行,一遍一遍地搜刮粮食。

    他们于夏季进入东平国,春耕的庄稼因此被毁掉。

    黄巾妇孺于夏季能种少许作物,秋收一般。

    百万黄巾,百万张嘴!

    进入严冬,经过几个月的抢掠,能抢的基本都抢光,能杀的也杀得差不多。

    在夏秋两季,黄巾叛军,尚能支撑,但到了冬天,黄巾叛军就很惨。

    黄巾叛军缺衣少食,在寒风暴雪里,抖抖嗦嗦。

    于是,百万黄巾离开东平国,向济北国迁徙。

    但是,他们途中遭到李白的伏击。

    ~~

    田豫彪悍起来了。

    他率领骑着血汗宝马的红马义从,一个冲锋,就冲乱黄巾叛军。

    汗血宝马,多为淡红色。

    所以,田豫效仿公孙瓒,组建了红马义从这支轻骑兵。

    人数不多,因为马匹不多。

    才两千骑兵,但是,他这支红马义从,却比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厉害多了。

    因为红马义从,其战骑,皆是汗血宝马,奔驰如风,冲杀极快。

    接连数次伏击,李白因此也收了许多降兵降将,收揽了许多黄巾随军妇孺老人。

    李白让张泰、程昱率步骑押降兵降将及归降人口南下。

    他自和田豫率步骑攻击河内,并派快骑传令赵云、典韦率步骑北上。

    实行南北夹击之策,夹击河内。

    ~~

    曹操也率部追击到济北国,黄巾军主动“乞求”投降。

    百万人但凡有顿饱饭,就不至于不能有场恶战。

    曹操也收降卒二十余万,男女七十余万,尽收黄巾其精锐者。

    他在兖州区域,也开始实行屯田制。

    被他收降之人,如今在兖州有了土地,可以安稳生活。

    曹操降兵降将中,挑选几万精锐组成“青州兵”,只听他一人号令。

    他直接控制的兖州四郡国,百姓是他的,几万青州兵只听他的,谁敢不听话?

    哪家士族敢唱反调?

    这四郡国及百万青州军民成为曹操霸业之基础。

    李白在此战中,也揽降兵十万,收人口三十余万。

    他还是按原计划执行,命张泰、程昱押降兵降将及被俘虏人口回雒阳。

    然后,他率部西进攻伐河内。

    赵云奉令北上,与李白夹击河内。

    这几年,李白仅拥有雒阳和许县及之间的狭小区域。

    蓄势那么久,是时候收复些失地了。

    不然,收降那么多兵马,接纳那么多人口,仅凭雒阳和许县,可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口,也没那么多田可屯。

    幸好,何太后和一直生病的刘辩在他手中。

    因此,相国李白代表正宗汉室朝廷。

    各地虽拥兵自重,却不敢轻易攻打李白的小小区域。

    当中,也有赵云追击董卓,一战成名的原因。

    有赵云、典韦回师,镇守京都雒阳,无人敢来犯。

    ~~

    河内太守王匡,之前也曾参与伐董。

    但被董卓用精锐部队经小平津渡河到其后方袭击,王匡几乎全军覆灭。

    王匡又返乡招募兵马。

    没多久,王匡便获得数千名强悍又勇猛的兵卒。

    东山再起的王匡转而与张邈盟约。

    但他始终未来投李白,也不惹李白。

    他为稳固基地河内郡,派几名读书人到郡县中暗中观察官民的行为。

    只要发现有人犯罪,就抓来押入牢房,严刑拷问他们。

    这些嫌犯必须拿出钱财或物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