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_第16章 这操作太骚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 这操作太骚了 (第1/2页)

    “这不,建昆把咱厂的电风扇推销给他们,也不白让他们乐呵,要了十吨汽油指标。

    “他们厂里一天炼个成百上千吨油,自产的玩意,区区十吨,打个条子留着自用都行,不叫个事!

    “再说只是指标,又不是白送。”

    “然后,我们就拿着这十吨汽油指标,回县里,找到运输公司,他们领导一看批条,脸都笑歪了。

    “有个领导还想玩心眼呢,但咱有指标和字据在手,可不惯他们。

    “接着我俩又颠县废品站,干啥?让他们来接收车啊!

    “运输公司打个了条子,说车年头到了,实在折腾不动,搁那占地不说,还浪费,干脆处理给废品站。

    “嚯,废品站的人有多喜,你们当时是没看见,直接蹦起来。

    “喏,事情到这,不就画上圈了吗,车肯定不能白给废品站,咱的条件就是院里那些废铜烂铁。我和建昆还亲手捡了些好的。”

    王山河一席话说完,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仨公社干部,包括王秉权,四货全呆了。

    根据小王的话,脑子里还真形成了一個圈:

    咱们厂,有电风扇,缺原材料→

    县废品站,有废铜烂铁,缺大车→

    县运输公司,有报废货车,缺油→

    北湾炼油厂,有油,缺电风扇→

    咱们厂……

    奶奶个熊,完美闭合呀!

    买卖还能这么做吗?

    那要按这个逻辑,只要摸清各单位的存量和需求,还有什么买卖是谈不成的?

    四个循环不够,咱来个五环十环行不?

    要李建昆说,还真行。

    这本就是一个商业模型。

    别看他前世也没干成什么大生意,但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没落下。

    倒也没被社会淘汰。

    那些学到的东西吧,在当时或许还不好化理论为实际——

    人都精了,各种手段会的多了去。

    但拿到这个粗犷年代,就非常好用且见效了。

    小王的认知早被刷新,喏,现在轮到这四位。

    李建昆被他们盯得都有点怕怕。

    “建昆哪,你天生就是干买卖的料!”

    害,高抬了,后天发育,后天发育。

    “我当时没想这么多,就想着一定要把事办成,顺着往下一顿捣鼓罢了。”

    嘚瑟是要不得的。

    宁一个刚成年的小子,要是有计划地干成这事,就太妖了。

    “所以才说你天生有生意头脑嘛!”

    不知为何,老王心口痛,多好的孩子啊。

    罗阳一个劲嘀咕,“开眼了,开眼了……”

    张卫国脸涨得通红,闷头抽烟,一声不吭,亦如前几日的老王。

    曹星伟一副长辈看晚辈的眼神,笑着感慨,“后生可畏啊。”

    想到什么,问道:“对啦,这小同志是镇上的还是哪个大队的,哪家孩子?”

    跟张卫国和罗阳不同,他在石头矶公社待了快二十年,人脸特熟。

    他问的是王秉权,老王迟疑一下,才说:“清溪甸大队,胡玉英家的。”

    “胡玉英?”

    挺耳熟,但一时对不上号,曹星伟又问:“女的吧,他爸叫啥?”

    老王没辙,硬着头皮,道:“李贵飞。”

    “哈?李贵飞!”

    贵飞懒汉在整个石头矶公社,那都是响当当的大名人。

    基本隔两年,就要捆来公社一趟,这还是由于他亲大哥是清溪甸支书,不然保管每年都有份。

    倒也没干啥坏事,就忒懒。

    咱社会主义的农民,向来吃苦耐劳,这种懒货是要不得的。

    得教育啊!

    就是没卵用。

    死猪不怕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