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信号之午夜之歌_第130章:诡异画室(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诡异画室(上) (第2/2页)

的细钢丝插进了锁孔。连一秒钟都不到,门上传来咔塔一声。看来,任何锁对李旦来说都是摆设。

    跟着李旦进到里面,汤圆感觉视野豁然开朗,画室的层高有六七米。抬眼望去,除了有几处一米五左右的隔断,整个空间简单到令人发指,完全像一座没有完成装修的毛坯房。

    转过一堵矮墙,是一间面积超过150平米的大空间,两边的墙上挂了不少古画。左手第一幅,黄色的丝帛上楼台宫室参差排列,屋舍之间有苍松翠柏枝杈蜿蜒,而大片留白处偶有几笔淡墨。宛若云霞将画面中的建筑托入九天。

    “这一幅竟然是隋前的界画,虽然可定是摹本,但这功夫几乎可以乱真!”

    汤圆所说的界画,是古代绘画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这种画技南北朝之前就有了,顾恺之曾经写到“台榭一足器耳,难成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这种画画面传神,又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垂生阁,旷绝古今之称。隋唐时代更加盛行,李思训的《九成宫纨扇图》、《宫苑图》,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的《阙楼图》,都是其中的珍品。

    见李旦有些不解,刘诺笑着补充道:

    “古人做界画,主要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做成界尺。作画的时候,用界尺上的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界尺,这样就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有点类似于工笔。不过界画到明清以后就基本失传了。”

    “失传了,你是说这幅画不可能是郑琪临摹的?”

    刘诺的话让李旦有些惊讶,如果真的失传的话,郑琪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记得那一次过来的时候,郑琪亲口承认这里的《洛神赋图》是她临摹的。李旦直觉,墙壁上其他画肯定也是她所作的。

    “应该不是,虽然我不是专业的鉴定人员,但对画还是有些认知的。首先从画纸的质地可以看出,这种丝帛绝对是元朝以前的,到元明时期书画所用的丝帛比较稀,着墨不可能这样浑厚。

    其次,这幅画内容是云霞之上的天上宫阙,是想象中仙人虚无缥缈的生活环境,这与逸世、求仙的思路相合,主要是见于隋唐以前。唐代以后,这种内容至少从现存的资料上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我觉得,这不是摹本,应该是真迹。”

    “一副唐朝以前的真迹少说也得价值过亿了吧,这郑琪的心得有多大啊?”在汤圆的感慨时,李旦去直接走到画前,伸手就要把画扯下来。

    “住手!”

    眼看着亿万珍品就要被毁,汤圆真着急了,作为一个古文化的深度爱好者,他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整个人一下子窜出去,一把推开李旦的手,站在了画前。

    “汤圆!”

    “元青!”

    李旦和刘诺同时失声惊叫,他们看向汤圆的两双眼睛里都充满了焦急。

    应读者要求,本书的更新时间提前到每晚8点左右,请大家周知。

    感谢支持,求收藏、求扩散、求推荐票!

    感谢每一位给予《亡灵信号》关注、收藏、投票的朋友,你们的每一次认同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