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三万里_第一章 米脂起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米脂起义 (第1/2页)

    天启七年,三月。

    北方干旱,尤以陕西为最。

    干旱之年收成锐减,然而澄县县令张斗耀依旧不顾灾民死活,敲骨吸髓,榨取民脂民膏,根本不给一点活路。

    于是,官逼民反,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在陕西开始正式蔓延。

    次年。

    崇祯即位。

    ……

    崇祯二年,后金皇太极避开宁锦、锦州、山海关防线从龙井关红山口和大安口突入关内兵临北直隶,彼时袁崇焕携关宁铁骑千里奔袭勤王终解京师之困。

    崇祯三年,秋。

    袁崇焕凌迟处死,全家流放三千里。

    史称:己巳之变。

    同年八月。

    陕西米脂。

    随着这三年的干旱加剧,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大军纷纷揭竿而起,比如府谷王家胤,绥(sui)德王自用,安塞高迎祥,曹操罗汝才,闯将李自成等。

    这一场影响华夏史诗的农民运动,由此开始。

    当各地都在风风火火的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陕西米脂城外七十里处的十八寨,此刻同样聚集着上万人马。

    一朵蘑菇云从天空缓缓飘过,冷冽的寒风带着黄土高原那独特的干冷气息冷的脖子直哆嗦。

    在蘑菇云的下方,随着秋季那该死的阳光缓缓移开,露出山头密密麻麻的人群。

    并没有想象中的鸦雀无声,也没有正规军的那种规规矩矩,有的只是嘈杂的低语。

    因为下面的都是贱民,而贱民起义,怎么可能那么守规矩,换句难听的话:泥腿子,哪里懂那么多,干就完事了。

    一大群白色兜帽或者叫布条包裹在头上,蜡黄色的脸上满是期待,那是对生存的渴望。

    打满补丁的麻衣上虽然坑坑洼洼,但洗的发白的颜色却可以看出,这件衣服很珍贵。

    也许,它已经是最干净的了。

    脚上,破了洞的草鞋里露出布满角质的脚趾头,不时的扭动一下,很淳朴,想来他们也等了挺久的。

    腰里别着烟锅,手上拿着锄头,菜刀,竹叉,甚至石头,就是这样一支可以称得上乌合之众的队伍此刻却在十八寨的山头上聚沙成塔,在这里为了生存而发出呐喊。

    其中,甚至有连破鞋都没有的少年和半只脚都快要入土的老头。

    这就是明末的农民起义,亦是张毅眼前的画面。

    张毅,一名最普通的现代大学生。

    理工科大学毕业的他各科都很不错,但这也意味着他很平庸。

    没有其他穿越者那种造枪造炮的能力,也没有其他穿越者那无所不能的系统,他只有一些对历史的先知先觉,以及深入骨髓的现代人思想。

    这些也许不能让他在明末的风云中过的顺风顺水,但却能让他过的问心无愧。

    此刻,他正站在一块凸起的青花巨石之上,身旁是一面绣着“张”字的帅旗,下方是无数期盼的眼神。

    那些眼神中有敬佩,有崇拜,亦有渴望。

    巨石很大,长宽约有八方左右,除了张毅之外,他的身后还站着七人,这七人的眼中同样透露着狂热,纷纷拱卫在他的身边。

    眼看起义的人已经到齐,张毅左手边的男子走到他身后的半个身位,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

    男子的声线略有些沙哑,那是陕北特有的口音,虽低沉却不滑稽,从音色中可以听出年龄不过二十出头。

    “乡亲们!今天是我们高举义旗的日子,也是我们与朝廷势不两立的日子!为了活着,我们今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