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三万里_第五章 未来方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未来方针 (第1/2页)

    此刻,李家宗祠内,张献忠坐在太师椅上默不啃声。

    他是主帅,亦是起义军的首领,虽然他的心中有许多的想法,但他若是直接开口,则其他人碍于他的面子不好开口,所以他必须先摸清其他人的想法。

    将自己的佩剑放在一旁,张献忠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蒙山茶,用杯盖将茶叶拂到一边,轻轻一饮,清新淡雅的茶香混合温热的茶水令张献忠精神一振,

    “这茶虽然不值钱,但比起后世那些几百上千一斤也许还是边角料的强多了。”

    忍不住吐槽一句,再次饮了一口,张献忠这才放下茶盅,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

    “弟兄们,我们如今已经起义造反,朝廷肯定不会放过我们!大伙说说看我们后面要怎么办?”

    人都有从众心理,尤其是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往往会习惯于抱团,也就是俗话说的人多力量大。

    由于经验不足,因此在场的人心中都倾向于投靠其他义军,而离这里最近的则是绥德王自用。

    绥德位于米脂东南方向约六十里的位置,与十八寨还有米脂之间成三角形,若是张献忠他们选择投入王自用麾下,则两支义军可以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果然,不出张献忠所料,他说完的时候,袁明清立刻开口附和道,

    “人多力量大,王自用麾下有将近三万兵马而官兵竟然奈何不得,我们若将人马归于他的麾下,官兵必定投鼠忌器而不敢轻举妄动!”

    “不错!袁将军这个想法我也赞同,不过我认为我们最好先纳个投名状,否则就这样过去只怕被人看轻!”刘建宇接过袁明清的话,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曾在榆林当过兵,很清楚行伍之间的门道,虽说文人相轻,但部队同样如此,有时候甚至更狠,所以若是没有军功伴身,投靠其他人往往会被轻视。

    张献忠不由自主点了点头,哪怕后世民族存亡之际,队伍的内部同样有派系之争,如今这种农民起义的队伍怎么可能避免,甚至如今自己的队伍也悄悄的形成了两个派系。

    看了一眼刘建宇,李海涛,李继伟三人,张献忠没有说话,而是点了点头。

    “建宇说的不错!其他人还有什么想法吗?尽管畅所欲言!”

    放下茶杯,陆翊对着众人抱拳道,

    “既然这样,那我也来说说。我也赞同我们应该投靠王自用,而对于投名状我认为可以利用十八寨方圆百里山高沟多的有利地形打官兵一个措手不及,让官兵吃吃苦头。”

    “我同意!”

    “我也同意!”

    张怀忠、杨晓峰立刻出声附和道。

    眼看八人中有六人此刻都已经发表意见并支持投入王自用麾下,张献忠却没有开口,而是将目光看向最后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海涛。

    此刻李海涛正拿起茶杯细细品茶,看到张献忠的目光立刻放下茶杯。

    “大王怎么这样看着我?”

    “海涛,前些年你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海涛犹豫了一阵,拿起杯盖撇开杯子上的茶叶,轻轻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这才正色道,

    “我认为,恰恰相反!我们不仅不应该投入王自用的麾下,反而更应该单打独斗。”

    此言一出,张献忠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