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锦绣_第十一章 安胜关(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安胜关(二) (第1/3页)

    守在关上的“高句丽”士兵很快发现了唐军行动,不仅第一时间燃起烽火通知“大本营”,更组织弓兵上关,向唐军射出密集箭雨,以期阻挡,同时派出最少一百名士兵下关,意图重新夺回关门。

    韩成怎么可能给敌人这个机会呢?

    他以最快时间利用敌人遗弃的盾牌,组成“盾墙”,又尽可能的收回投掷出去的短矛,把这一切都作完后,一百“高句丽”士兵出现在面前。

    韩成发现,这次一百多敌人,大多是对本方威胁最大的“长枪兵”,他心里知道,绝对不能给对方列阵的机会,于是大吼一声:“冲出去!”

    四十多名“突击队”员,一次投出所有短矛,给敌人造成很大损伤,更重要地是阵型出现了散乱,这个时候形成“混战”,对韩成他们来说是最为有利的。

    关门下的激战,引得雷火心头直痒痒!可他就奇了怪了,这都开始打仗了,“高句丽”增援关口的军队怎么还没出动?

    其实,不是“高句丽”人反应慢,而是唐军的动作太快、太突然,“高句丽”人怎么都无法想到,大雪天中,唐军居然能够攻到关下。

    但不管怎么说,增援是必须的,于是第一支为数不少于三百人的增援队伍,终于还是出现在雷火眼中。

    或许是地形原因,加上天气因素,增援队伍几乎是以“一字长蛇阵”的形式行军。

    雷火瞧在眼里,乐在心中啊。

    在这样的“u”型山谷里,队伍“一”字型行军,虽然速度不慢,但是对雷火来说,却是最有利的机会,他不得不佩服谢校尉的想象力,用滑雪的方式,借助地形形成向下冲锋之势,冲过对方之后,另一面同样有较高坡度,滑雪冲上去后,只需要转向调头又可以再次形成冲锋,特别还有那个什么“之”字型线路,不仅可以大大延长冲锋的时间,还可以有效地降底坡度过陡造成的行动阻碍,为“敢死队”滑雪来回冲锋提供了最佳线路安排。

    “行动!”雷火大喝一声。他没空再想了,敌人已经到了自己最佳攻击位置了,再不出击,那将是他的失职!

    一瞬间,“敢死队”队员,纷纷出击,只用很少的力气,用最短的时间,出现在雪地高坡上。

    “高句丽”人从来就不曾想过在这个地方,有人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发动进攻,甚至于大多数人都没有察觉到。

    下冲速度越来越快了,越来越接近敌人了,雷火双手一用力

    两支怪异的“长戟”被自己紧紧夹在腋下,刀刃对外,直接就向一个“高句丽”士兵冲过去。

    速度太快了,加上太突然了,当雷火从两名“高句丽”士兵中间冲过去的时候,两支“长戟”的刀刃,分别割断了那两名士兵的脖颈。

    可以说,他们死得太冤了。他们就看到人影一闪,有什么东西从身边飞过去,然后自己就死了。

    仅仅一轮,最少五十名“高句丽”士兵就送了命,剩余的人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怎么回事,第二轮又来了,这一次,他们知道了避让,也知道了躲闪,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应付,更不知道如何反击。

    一支军队,转眼间四散而逃,成为溃兵。

    对未知的恐惧,让他们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

    又一支为数近千的增援队伍进入山谷,他们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只看见自己人从前方往后跑,更吃惊地是看见许多穿着白色衣服的人,脚上好像有长长的板一样的东西,在雪地上来回纵驰,没等这支队伍的领军将领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那些纵驰在雪地上的人就已经杀到近前。

    雪地上,人走的速度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了滑雪的,“敢死队”队员们,在“u”型山谷里,呈“之”字型左右来回,似乎永不停止。

    他们的心里,牢记一句话:“滑雪冲锋,决对不能停下,只要停下来,就是死路一条。”

    因此,不管敌人在不在眼前,他们都只管来回滑动,有敌人了就用“长戟”对付,没有敌人时就当只是在滑雪。

    他们人数太少,无法撼动那支近千人的军队,但就即便如此,两三个来回之后,敌人已经谈不上什么阵型了,一团一团地各自为战,在雷火眼中,这已经算不上军队了。

    此时,“刀盾兵”和“鸳鸯阵兵”已经穿过敌人的箭雨,突进到“安胜关”关门之内,如愿以偿的和韩成他们汇合了,韩成的部下,损失很大,几乎人人带伤,好在阵亡的却不多,这得归功于他们的冬衣——凡在要害处,都在里面垫衬了铁片,从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鸳鸯阵”是中国历史名将戚继光发明的专门适用于野战的作战方法。

    “鸳鸯阵兵”是谢岩按照“鸳鸯阵”训练出来的,完美地继承了其精髓。

    在小队合击,长短兵器的利用上,完全不是这个时代的军队所能抵挡的。他们只用很短时间,即击溃了韩成面前的敌人,转而向城关上进攻。“刀盾兵”却留下来,协助韩成守卫。

    还没等到谢岩率领的大队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