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执山河_第四十三章 决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决断 (第1/2页)

    司徒策与众臣在朝堂上吵了一架,不一会儿的功夫就传到了太后那里,卢太后生怕司徒策年轻气盛,得罪了那些世家,忙派人把司徒策请了过去。

    “儿子给母亲请安。”司徒策行礼。

    “快些起来。”卢太后脸上有些着急,也不虚与委蛇了,开门见山道,“我听说,今早的朝会,你与众臣吵了一架?”

    “谁的嘴皮子这么快?母亲都知道了。”司徒策脸上有些不高兴。

    卢太后叹了口气,满脸担心地看着他,“朝政之事,我本不该过问,但你刚登基,许多事还得仰仗这些臣子。更何况朝中世家林立,若是君臣关系闹僵了,他们阳奉阴违起来,于国于家,都不好。”

    “儿子明白,只是有些事,若是儿子不坚持,他们便是光脚板踩刺,试着试着来,得寸进尺。”司徒策沉着脸道。

    卢太后叹了口气,转而问道:“我也只是听说你与众臣吵起来了,到底所为何事?”

    司徒策想了想,便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卢太后说了。卢太后听了,沉吟半晌,方才皱眉道:“傅氏的能力,我也听你阿耶提过,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可是就算你有心让她帮你处理政事,放在后宫即可。推到堂前,加之傅氏参与谋反一案,对你的声誉确实不好。”

    “好不好,现在都做了,吴长钦反对我已将其贬去了岭南,他们不怕死倒是可以上谏。”司徒策不以为意道。

    闻言,卢太后笑了笑,“尚书令呢?他是何看法?”

    说起这个,司徒策也有些疑虑,“崔举极力反对,舅舅没置可否。”

    卢太后听了不由得微微皱眉,“有句话可能你爱听,但这话我有必要说。”

    司徒策有些不解,“阿娘但说无妨。”

    “自你回宫进书房,便是程中书亲自教导,你与他亲厚一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崔尚书始终是你舅舅,你行事应当多与他商量,不要让他觉得,你母亲不在了,你就不认他这个舅舅了。”卢太后和声劝道。

    “阿娘训诫得是,孩儿自当谨记。”

    司徒策对崔氏的态度,是相当矛盾的。

    崔氏是七姓中,声望最高的,亦是朝中根基最深的。他想削弱世家,崔氏一定会受到牵连。

    可是,崔氏又是母亲的娘家,没有母亲,他无以至今日。他无法像相信程岸一样相信舅舅,也没办法像处理苏氏与吴氏那般狠决,究竟该如何,他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去处理他与舅舅的关系。

    “我听说,崔尚书要将云汐姑娘送进宫来,你拒绝了?”卢太后看着他问道。

    “我只当云汐是妹妹。”司徒策语气淡淡道。

    闻言,卢太后笑了笑,“你妹妹多得很,不缺她一个。”

    “也不少她一个嘛。”他看着卢太后,亦是笑道。

    卢太后笑着摇了摇头,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与纾禾感情深厚,与傅氏情意相投。但你既为皇帝,娶妻纳妾,就不是你喜不喜欢想不想的事了。你娶了谁纳了谁,既是笼络人心,也是恩宠。不要与你舅舅太生分,对你不好。”

    “但是阿娘要知道,要是云汐进了宫,将来若是生个女儿还好,若是生了个儿子,必定是纾禾的威胁。我经历过的,不想我的孩子再经历了。”

    说起这个,卢太后倒是不以为意,笑道:“谁说进了宫就一定会生孩子?我不也只有你吗?”

    说起来,元和帝与卢太后没有子女,也是因前朝后宫斗争得太厉害。

    卢定岳曾随着还是太子时期的元和帝出征,立了军功,太宗皇帝问卢定岳想要什么赏赐。卢定岳就说不需要什么赏赐,姐姐将他拉扯长大,耽误了青春,希望太宗皇帝给姐姐寻一门好亲事。

    当时明德皇后刚带着司徒策出家,元和帝身边也就只有傅氏与王氏两位妃子,这两位为了世子之位明争暗斗,元和帝十分厌烦,就说愿以娶卢定岳姐姐。就这样,卢太后便进了宫。

    卢太后性格温柔,不争不抢,十分受元和帝喜爱,不久就有了身孕。傅氏与王氏生怕卢太后生了儿子对她们造成威胁,暗中加害,导致卢太后小产,从此便不能再生育。

    闻言,司徒策顿时醍醐灌顶,这倒是他没想到的。

    “话虽如此,何必让她进宫来受那种罪呢?”司徒策叹了口气,“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你也别怪为娘狠心,这世上多的是身不由己,要能屈能伸。”卢太后宽慰道,“纾禾的性情是要耿直任性一些,但也是个明事理的。清初就更不用提了,她会明白你的难处的。”

    话都说到此处了,司徒策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卢太后是真的为他着想。

    “阿娘说得是,我回去再想想,也不急于一时。”他沉声道。

    见此,卢太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