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_卷一 第二章 亲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一 第二章 亲传 (第1/2页)

    于乐的到来引起了很多学子的警觉,因为在这一百多学生里,没有被谭峭师傅要求长住的弟子。视于乐为死敌的也大有人在,于乐不明白的是自己这么小,有什么威胁呢?为什么视自己为仇敌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于乐发现这些所谓的“莘莘学子”们大多心怀鬼胎,哪是来学习的!分明是为了师傅的仙丹而来,都知道师傅练成了金丹,于是都想得到一枚或者是丹方,学习是假,盗丹偷方是真!

    于乐真想告诉他们,自己的师傅还有二十多年的寿命了,没有人会万寿无疆的,除了靠锻炼保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外,别无它法,自己的师傅就是如此,不过自己在他们眼里还是黄口小儿,根本没有说服力,算了,还是学习师傅亲传的真谛吧!

    于乐也曾问过师傅,为什么不把丹方公之于众,谭峭说这个丹方只适用于自己,每个人有自己的体魄,适合自己的并不一定适合别人,人与人是有差别的,能承受的药力也是不一样的,又不能丧尽天良的拿人命来试丹,所以这个丹方如果传出去不但不能救人,反而会害人的。

    通过几个月的相处,谭峭真把于乐当成了自己的亲传弟子,此子天资过人、笃学不倦、学而不厌,而且意志坚定、吃苦耐劳,唯有贪吃、好动,也许正是成长期,谭峭也不以为然,道家讲究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罢了。

    谭峭教于乐炼习吐纳、胎息、导引之功和辟谷之术,还有一些强身健体的武艺,谭峭把自己的所学尽授传给于乐,于乐真是所得巨丰啊!

    于乐除了学习还帮助谭峭整理他的著作《化学》,此《化学》非彼《化学》,可不是21世纪的基础自然科学,什么元素周期表之类的。此《化学》为著名的思想论著,共分六卷:《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卷又分若干篇,共110篇。谭峭早年拜嵩山道士为师,学道十余年,其道学理论多出于黄老学派,而本人又糅合了儒家的思想,加上自己游历大江南北,深知当今腐朽的统治阶级和黑暗的社会制度,于是写出了此巨作。

    于乐在帮忙整理的同时也是熟读这部名作,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了解到当今华夏的悲惨现状,国家的分裂就是百姓们民不聊生、饥寒交迫、家破人亡,不过还好,对于了解历史的于乐来说,知道再有十三年“宋”就建立了,虽然在武力上表现得是个柔弱的王朝,但毕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的繁荣,而且达到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峰,以至于传言“崖山之战无华夏”,宋灭汉亡,也应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之理。

    于乐想着这部著作应该被广为流传,而不应该最后被宋齐丘窃为己作,而且此时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可以进行大量的印刷,至于钱财方面,谭峭真的不差钱,其父曾官至唐国子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