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桔梗花(精装纪念版)_菖蒲之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菖蒲之舟 (第1/14页)

    》1

    苑田岳叶是近代出现的天才歌人之一步。

    大正元年,他首次在杂志《红》上发表和歌,尔后十四年间歌咏出多达五千首作品;大正末年,恰如和一个时代同命运般,以三十四岁的壮年猝逝。就这个意义而言,确实可以称他为代表大正时代的歌人。

    但是,这里说的代表大正时代,其真正意义,恐怕更由于他的作品染上了即将灭亡的一个时代的阴暗色调,荡漾着虚无的馥郁,响出空虚的韵律之故。苑田在晚期出版题为《情歌》《复苏》的两大杰作歌集,而这两部歌集是苑田以两次殉情未遂事件为题材写下来的。这两次殉情未遂事件本身比苑田的和歌更著名;他致两位女性于死地,自己却未能如愿。第二次殉情事件后不久,他才自戕身亡。他的一生,正和非灭亡不可的那个短暂时代如出一辙。

    有人批评苑田说,如果他是一位画家,那么他必定喜画枯萎的花,并让萎谢的花朵看来比盛放的花更美。事实上,苑田的人生恰似架在一个黑暗时代到另一个黑暗时代的桥上。令人想到在大正这个黑暗的历史一页里,只为了凋谢而绽开的一朵无果之花。

    战后——苑田死后过了三十几年——写成的《日本歌坛史》一书里,折原武夫介绍苑田的贡献与生涯,有如下的文字:

    苑田岳叶(本名岳夫)生于明治二十五年,为神奈川县一船家店东三男。明治四十四年十九岁,师事村上秋峰。次年(大正元年)在杂志《红》发表处女作。翌年四月,以系列作品《百花余情》一百首受到瞩目。初期作品多圈于表面物象,恃才傲物,如今评价已不高。这是由于当时的作品受其师秋峰影响太多之故。其师村上秋峰是明治中叶活跃于贵族、上流社会的歌人,斥新歌坛潮流为'下界的喧噪',他本身亦被部分人士讥为'御用歌人’。《百花余情》正是模仿秋峰所悬为圭桌的《古今和歌集》之作,咏花鸟风月,绮丽有余,比诸后年之作,则显见语言之浪费与情念之阙如,可称为浅薄之作。

    苑田的和歌作品真正放出光芒,乃在大正八年,二十七岁时发表《梦迹》以后。前一年,苑田因个人的争执离开师门。《梦迹》是他独立后的第一本歌集,也可以说是苑田岳叶这位歌人真正的出发点。尽管一样地歌咏风花雪月,却织进了人心的奥妙。曾经蔑视秋峰羽翼下的苑田的人们,从此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

    有些人认为苑田的蜕变,乃受了当时刚取得歌坛盟主地位的“阿拉拉吉”一派的影响,实则最大的一原因,在于与发妻阿峰不幸的婚姻生活。苑田离开秋峰门下后不久即与阿峰结婚,此女为静冈县一豪农家三女,平凡庸俗,从不想去理解苑田的歌,夫妻间时起争执。

    苑田容貌端正,白得像戏剧海报上的人物,从年轻时即以桃色新闻不断闻名,婚后更放荡不羁。为了逃开恶妻,滥交异性,人6.0格方面染上了荒诞习气。这种生活,自然而然投射在作品上,此后四年间陆续刊行的《沙尘》k苍光》《丧炎》等,无一不潜存着人类灵魂的阴影。

    东京大地震那年,阿峰因肺疾入疗养所,这时期苑田过着废人一般的生活,流连忘返于酒肆妓楼,亦不复有作品发表。

    在这种泥沼般的生活里,苑田不期与生命的女性桂木文绪结识,为了在爱情里寻求灵魂的救赎,遂有生涯中的最高杰作《桂川情歌》写成。

    桂木文绪是在“芝”地方有宏壮宅邸的银行家次女,时年二十,出身名门,且容貌出众。由于文绪读了苑田的歌集受到感动,主动相见,开始交往。但参列名流的银行家双亲,不许女儿与有妻室的歌人来往,遂将她软禁在家。

    大正十四年四月,文绪就读的音乐学校在京都公演,两人利用这机会,双双出走,在岚山的旅社企图以死相殉。由于旅社女佣发现得早,两人均未死,文绪被带回东京,从此受到更严厉的监视,一对爱人形同生离死别。

    苑田在歌里寻求无处排遣的热情的发泄,奋两个月之力写成《桂川情歌》,咏两人从相逢到殉情的经过。苑田失去了爱人,却也收之桑榆,作为一个歌人的绝世才华就此绽放。读此诗集,可知女性关系极度浮滥的苑田,竟与文绪未曾肌肤相亲。他刻意要文绪以白璧之身偕赴黄泉。就这一点而言,可以说终苑田一生,对文绪的爱是唯一的一次真心的爱。这桩恋爱事件,是在人生里疲惫至极的歌人,欲于豪门千金的纯洁里觅得灵魂的平安,故而使世人深受感动,甚至造成年轻男女相继前往岚山殉情的社会问题。

    《桂川情歌》的至情至圣境界,次年更进一步,结成了《复苏》五十六首,成为他自身死前的作品。岚山的殉情事件后,苑田一度沉潜缄默,次年六月,在茨城县千代浦再次演出了殉情事件,使举世为之震动。对方依田朱子是个酒家女。两人在闻名的水乡千代浦的一条河上划出小舟,吃下了毒药。依田朱子死了,苑田还是保住了一命,被救到一家旅店,却在三天后,自己割断了喉咙,命丧黄泉。就在这三天里,苑田在旅店把这次的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