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不做早死配角_第11章 知青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知青点 (第1/2页)

    一天没来,之前种的玉米已经收到了仓库里。

    但是能播种的土地大概就剩两小块了,旱田和水田大概都剩了一平米左右,不过也不再减少了。

    周念念算了一下,这些土地种小麦和大水稻每天大概能收一斤半面粉和一斤半大米,这些她都吃不完,她也知足。

    要说怎么不自己挖地,周念念也试过,周围的草地压根挖不动,更别提种粮食了。

    枣树还在,只不过长的更慢了,周念念想大概半年才能吃上枣了。

    空间在就还好,这个东西本来就是附赠的,有了更好,没有也能接受。

    这一夜新来的知青们睡得并不安稳,透风的窗户,发硬的床铺,好不容易睡安稳了,老知青们又要起来上工了。

    “我们早上就喝点稀饭就咸菜,你们赶紧收拾吃饭,等下我带你们去借粮食。”陈志国叫醒了还在发愣的众人。

    “啊!我的肥皂怎么不见了,牙膏也没了。”钱丽娟的突然叫了起来。

    “我昨天不是提醒你把东西收好了吗?你放哪了?”徐诗问道。

    “我昨天晚上洗完就放在水井旁,谁知道还能丢。”

    “丢了就找不到了,大家下次把东西收好,这不是我们这里第一次丢东西了。”徐诗又提醒了一遍。

    “念念,还好咱们昨天把东西拿进来了。”童谣这会儿庆幸自己昨天听了周念念的话把东西都收进来了。

    周念念并不是提前知道会丢东西,而是这么多年一个人养成的习惯,凡事小心一点儿准没错。

    早饭说是稀饭也是真的稀,里面只有少得可怜的玉米碴子,就着咸菜吃个水饱。

    吃完饭,老知青们上工去了,周念念一行人就跟着陈志国去借粮食。

    大队部的房子倒是比较气派,青砖小瓦,据说是以前地主留下的房子。

    院子里面正房三间,陈志国告诉他们那是村里的小学,因为能上的起学的学生少,学校也只有一个老师,是会计周满圈的小女儿。

    西边的两间算是大队办公室,东边三间就是粮仓和放一些杂物。

    周念念在这里见到了她的亲大哥周建国。

    “大队长,我来带他们借粮食。”

    “行,每人只能先借二十斤粮食,红薯也可以给二十斤,到时候拿工分抵。”

    “大队长,那要是工分不够怎么办?”尹开阳问出了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

    “不够就拿钱买,按市面的价格算,你们也可以去村民家里拿东西换。”周建国回答道。

    周念念是站在最后面的,她个子矮一些,周建国并不能看的太清。

    等轮到周念念的时候,周建国才看清他的妹妹,跟自己亲娘长得是真像啊,但看着也确实好小啊,不知道她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也不知道她愿不愿意回家。

    不过周建国还是没敢多说一句,早上走的时候,爹又交代了让念念已经决定,她要不想认谁都不能逼她。

    周建国打量她的时候,周念念也在观察,心里还有些紧张。

    周建国的长相完全符合这个年代人的审美,标准的国字脸,不笑的时候看起来很严肃,不过也给人一种成熟稳重且有安全感的感觉。

    周念念看他对自己跟对别人并没有区别,想着是可能他没认出自己或者是周家人并不欢迎她。

    既然是这样,那她也没有必要去上杆子贴上去,就当作不认识就好,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知青。

    领完粮食后,大家又想去打柜子了,周念念也想要一个柜子,要不然从空间拿东西也不方便,但她又不想去周家,就让童谣帮她一起定了。

    现在地里活少,周大山就不用上工,在家里做一些木工活,如果是农忙的时候,他也是要去上工的。

    童谣他们去周家的时候,周家就周大山一个人在家。

    周大山实际上一大早就盼着这些知青过来,他知道每个知青来都是要做一些东西的,他想他女儿也会来的,结果只来了五个知青,并没有看到念念。

    “周叔,我们打六个柜子,要多少钱?”童谣问道?

    “六个?你们不是五个人吗?”

    “是这样,还有一个没过来,我帮她定,钱她也给我了。”

    听到童谣这么说,周大山心里拔凉,念念这是连见都不想见他们啊。

    把这些知青打发走,周大山就去大队部找周建国了。

    “建国,念念是不想认咱们啊,你说该怎么办啊?”

    “爹,那能有啥办法,要不我等会去县城把建民叫回来,明天星期天,建华下午也该回来了,晚上咱们一起商量商量,我顺便给省城去封信问问情况。”

    “行,那你赶紧去。”

    周建国家里是有自行车的,也是村里唯一的一辆,不过他也不敢耽搁,骑到县城也要四个小时。

    “童谣姐,咱们在这里扯个帘子吧。”

    周念念不太喜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