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灵记_第十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第1/2页)

    数日后的上午,王浩到署衙坐下不久,何参军要他将一封极重要的公文送去指挥使司,他立刻坐上署衙的马车,在两名军士的护送下赶去北大街。

    办完事后往回走,忽听见前方人声嘈杂,王浩掀起车帘一看,只见许多茶农挤在一家茶院门口大声嚷嚷。王浩知道这家茶院是官办的,清州府实行茶业官营政策,官府垄断,茶农只负责种植,采好的茶叶直接卖给茶院,由茶院负责制茶、销售,司仓参军曹设有专门的茶官,管理清州各处茶院。

    “参军,参军!给评评理哇,今年的价格太低了哇!”一些茶农见王浩的马车上有署衙的标记,且有军士护卫,便纷纷上前拦住马车诉苦。

    王浩赶忙下车。

    “参军,今年雨水丰沛,茶叶收成好,大伙儿冒着雨采,本以为能多挣几个子儿,没想到这价格也太低了!今年又白忙活了!”一个年轻些的茶农显得怨气颇大。

    “是啊!是啊!前几天还60文一斤,今天就只有40文了!”另一个年老的茶农愁眉苦脸道。

    一个茶官看见王浩从州署的马车上下来,便上来行礼道:

    “公子有所不知,这两天的鲜叶水分太大,6斤鲜叶才能炒出一斤干茶,所以价格自然就低了些。”

    “唉!最近确实雨水多,低一点也认了,可这也低得太多了哇!”茶农们纷纷摇头叹气。

    王浩向茶官还礼道:“这位兄台,小弟初到署衙不久,听说清州茶业官办,百姓只能种茶,却不能制茶、贩茶,可有此事?”

    “公子,确有此事。”这茶官待茶农们散去,小声道,“茶铁专营,向来是我清州的基本国策,清州连连争战,军队招兵买马,规模扩得太快,开销甚大!州署若不把这茶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何有钱去做这些事情?”

    “州署确实不易,不过我见城北三十里外至青溪县途中有大片丘陵荒地,怎的无人去种植呢?都种起来岂不是产量要大得多?”

    “那里太偏远,人烟又稀少,种茶利润微薄,城北的百姓不愿意跑那么远去种。”

    “原来如此,多谢兄台赐教。”王浩拱了拱手上车,心想:看来再有钱也经不起年年打仗,照这样下去清州可如何是好?

    几日后的一天上午,已是日上三竿却不见朱刺史到内堂办公,何参军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后来实在等不及了,便唤上王浩随他去见刺史。王浩捧着一堆公文跟在何参军身后,二人急匆匆穿过内堂,向朱刺史的宅院走去。

    这是王浩第一次迈进署衙后院,里面住着的正是威震一方的诸侯、清州最高统治者刺史朱斌一家。院门处有周通手下的侍卫亲军把守,进入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大约数亩见方,庭院里有竹林和池塘,池塘中有数块高耸的太湖石。沿着池塘边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二人来到一个拱门前,穿过拱门后是长长的连廊,将数栋精致的小楼连在一起。

    王浩十分好奇的边走边看,心中惊叹:“乖乖!这样的豪宅放到现代不知道要值几个亿呢!”

    “朱希言,快还给我!”只听一声女子的娇斥,虽带着嗔怒声音却十分动听。

    随后传来一青年男子的哈哈大笑声:“姐,有本事过来抢啊!女孩子家读《论语》,真是稀奇,哈哈!”

    王浩心中觉得奇怪:使君的府邸怎会有人敢如此喧哗?

    片刻后从走廊那边跑来两个身影,一个年轻英俊的公子很快来到跟前。

    “二公子,您慢点哎!”何能边说边伸手去扶这年轻人,年轻人手中举着一卷书,边跑边叫:“何叔,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