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我有一根鉴宝指_第一百二十五章 八大山人自画像(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八大山人自画像(二) (第1/2页)

    刘夜记得薛剑在讲课的时候,就曾经讲过八大山人,这位颇具传奇的的清代画家。

    当时刘夜还记得,有同学最初以为,八大山人是八个人在一起的合称,以为是类似“唐宋八大家”之类的这种称呼。

    当时的刘夜还暗自在心里赞同,而后薛剑的讲述才让他们茅塞顿开,原来八大山人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擅长画花鸟鱼虫,白眼朝天的一个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还是明末的遗民,一辈子不愿意面对清朝。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便延请他随其僧长饶宇朴等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这使他十分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也开始了他这亦疯亦癫的一生。

    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当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

    而就此,八大山人传奇的一生开始了,很显然,拍卖会上现在摆着的这幅画,显然就是朱耷在自号八大山人之后开始的。

    而这简简单单的八大山人的名字,也是大有讲究。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

    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

    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朱耷交谊很深。澹雪亦善书法,性格倔强,后来因触怒了新建县令方峨,说他“狂大无状”、被抓进监狱,死在狱中。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毁。

    这段时间,朱耷外出云游,访友作画,画作颇多,这是朱耷创作旺盛时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

    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朱耷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说朱耷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冢。

    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吐珠山。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载:朱耷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