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长孙_第351章 新鲜血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新鲜血液 (第2/3页)

的橡胶,还有一批橡胶树的种子和幼苗,将来有望在崖州等地种植橡胶……”

    诸葛布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顿。

    不过《大唐报》的写手似乎对于橡胶不是很感兴趣。

    反倒是接着问起了南瓜和花生。

    因为他听说过这个东西。

    “那南瓜也是跟陛下说的那样,亩产很高,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当饭吃吗?”

    “差不多,一个南瓜比人头都还要大,产量应该不会低。”

    诸葛布说话的声音像是雷声一样。

    往常的时候,大家对于这种大嗓门的人是有一种偏见,不大喜欢的。

    但是现在的渭水码头,却是没有一个人对诸葛布的大嗓门有意见。

    “大哥,这个诸葛布还真的带回来了好多新玩意啊。”

    尹阿兔的心情有点激动了。

    一大早他们就起床过来凑热闹,连造反都只是喝了一碗白粥。

    如今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呢。

    不过听到诸葛布大嗓门里头透露出来的消息,他立马就不饿了。

    “那个玉米既然是跟土豆和地瓜相提并论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肯定是不可能弄到种子的。

    但是一旦渭水书院农学院要开始推广,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除此之外,其他的几个东西,我觉得是值得去搞一搞。

    具体的情况我们等会找几个水手再详细了解一下,看看能不能搞清楚一点。”

    虽然尹阿鼠为人非常的小气,但是倒也不是一丁点眼光都没有。

    毕竟在长安城里头混了那么久,也认识了不少人,眼光多少也是有点长进的。

    “除了玉米之外,刚刚布还说了橡胶、南瓜和花生,你觉得哪一个比较有搞头呢?”

    “我现在也说不准,但是感觉橡胶这个东西,似乎有点特别。

    假如真的可以满足许多密封零件的要求的话,那么绝对大有可为。

    你要是关注《大唐报》和《渭水周刊》就知道,现在的蒸汽机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因为密封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蒸汽机的效果也不是非常的理想。

    在一些作坊中使用是可以的,但是铁路上使用的火车,却是差了一些。

    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不得不说,《大唐报》和《渭水周刊》这两个东西还是给大唐的许多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拓展自己视野的机会。

    许多大家以前一辈子都听不到的消息,在这里都能找到。

    许多大家从来不会去多想的道理,在这里也能看到。

    这对于大唐民智的发展来说,显然是很有好处的。

    “那还等什么,我们赶紧想办法行动啊。”

    ……

    河东王李承德是渭水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的负责人。

    最近一年,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泡在了研究所里头。

    长安城到凉州的铁路已经在修建了。

    甚至如果有需要的话,都可以先试运行其中的一段了。

    但是符合铁路要求的火车却是一直都没有搞出来。

    像是车厢之类的都已经搞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差蒸汽机车头了。

    虽然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了蒸汽机的密封性能,现在的蒸汽机用来制作火车的话,也能拉动一个车厢。

    但也就只能拉动几个车厢,东西还不能太重。

    这些显然是不符合铁路的规划的。

    朝廷投入了那么多的钱财修建长安城到凉州的铁路,如果到时候铁流的效率也就比马车高一点点的话,那还有什么意义?

    “大王,这是诸葛布的探险队刚刚从美洲带回来的橡胶,应该就是陛下口中的那个橡胶。

    我立马安排人员去使用橡胶来制作密封件,要是一切顺利的话,那么我们的蒸汽机火车就可以定型了。”

    李淳风兴冲冲的来到了蒸汽机研究所。

    他们对橡胶充满了期待,也等了好久。

    现在总算是等回来了。

    “确定这个橡胶就是皇兄说的橡胶吧?可别搞错了。

    只有橡胶树上出产的树胶才能满足密封件的制作要求,其他树木上出产的我们都已经试过很多了,效果都不理想。”

    李承德被打击的次数多了,也不想白高兴一场。

    到时候要是把牛逼吹出去了,又实现不了,那就更加尴尬了。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橡胶的出产地点已经初步了解到的性能,都是符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