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_第二百四十九章 古代算学的没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 古代算学的没落 (第3/3页)

大神李淳风专门编订了十部算经,即《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统称《算经十书》,作为官方教材。

    让数学入科举,数学过关就可以做官,这在当时,可说是开了世界之风气。

    尽管那时数学还不是很发达,但先把架子搭起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沿袭、发展到今天,难保不让中国成为数学大国,进而推动与此相关的科学进步。

    更甚至,说不定几个诺贝尔数学奖、物理奖都到手了。

    但奇怪的是,到了晚唐,明算科考试就基本停止了。

    本有可能大踏步前行的数学科目,在中国戛然而止,此后只靠几个民间数学爱好者支撑。

    而停考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应试的人太少。

    之所以如此,便是数学在科举科目中地位太低了,连武举都不如,基本没什么出路。

    要知道国子博士的官阶是正五品上,算学博士的官阶却是从九品下,是官阶中最低的一级。

    因此期间,算学馆是停了又开,开了又停,没有个连续性,学生们也觉得没意思,老师才是从九品的芝麻官,学生还不得憋到二十品去啊!干脆另谋出路吧!

    所以报考算学和明算科的学子越来越少,这个科目也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因此到了唐朝晚期就已经基本消亡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唐代明算科是最不受重视的科目,但是作为唯一将算学列入科举常科的朝代,唐朝在中国古代仍旧是对数学最重视的朝代之一。

    到了宋朝的话,就赶更惨了,因为它的科举中根本就没有明算一科。

    但是,大家就不要因此以为,宋朝的数学就是个渣渣,弱的一批,其实不然,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宋朝对数学人才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要超过唐朝的。

    因为比起其他时代,宋朝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或者说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宋朝比较重视工商业,所以经济空前繁荣。

    宋朝位列部堂高官甚至当朝宰执的官员,都不乏商人出身。

    很多重要发明都出现于宋朝,如用于观测天文的自动计时机械仪器水运气象台、能够测出磁偏角和辨明方向的罗盘、活字印刷书、水密船舱、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等。

    自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理工人才自然为社会所需求,因而有相当多的宋朝官员是理工大家,其中甚至有类似苏颂(与沈括是同期官员)这样做到宰辅的大科学家。

    到了宋徽宗时,应多年内部需求,宋朝后来复设算学,在靖康元年又复加强。

    当时的算学平民和在职官员都可以选入习业,算学占经以试,取士之法和太学上舍类似(大体上为免试推恩,直接授官),三等推恩,以通仕、登仕、将仕郎为次。

    风气如此,使得宋朝涌现出大量的数学家,也完成了大量的数学著作,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等,完成了四次以上开方、高次方程解法等数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到了元朝的话,因为元代科举只设进士一科,也没有算学科。

    但是元代因为承接宋代,所以数学还是比较繁荣的,数学人才相对还算受重视。

    而到了明朝,科举只设进士一科,莫说算学,就连诗歌有时都会被当成是不务正业,唯取八股,这可以说是某种程度文明的倒退了。

    至于清代科举制度因为承袭明代,虽然康熙乾隆等诸位皇帝对数学很感兴趣并为贵族子弟开设学馆,但对于当时而言,中国数学已逐步走向没落,这才被西方近代的数学家吊打,真的算是很可惜,也很遗憾。

    总而言之,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以科举为主要选拔手法之一的官僚体制中对数学能力要求并不高。

    随着这样的专政制度的延续,数学始终无法在科举中显露头角,所以中国的数学家们也很难通过数学成就来博得官府支持,自然就没落了。

    ……

    ……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